这样吧,原有流通的铜钱就不回收了,但所有铸造铜钱的原料铜一律要马上回收集中到朝廷上,并将已经发现的掺假、造假的铜钱也一律回收,再由官府统一铸造标尺铜钱,作为全国流通铜钱的计量标准,这样的话,就能逐步消灭假币,使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官方标准货币。“
高澄的这个办法得到全体大臣的支持,于是,他就命令手下的官员前往全国各地将收集好的造币铜料和假钱币一同运回官方铸造局里,回炉铸造。
为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决定进行新的货币改革,要求全国改用官方最新铸造的五铢铜币。(后世称之为”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高澄下令所铸的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
”悬秤五铢”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一个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
为了促进足重货币的流通,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
根据《魏书·食货志》所记载:“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意思就是说,高澄下令铸造的永安五铢铜币,计量单位为每一百枚铜币,重量标准是一斤四两二十铢,作市面上流通货币的标准货币重量换算单位,货币的重量作为所有流通货币的计量称重标准。
为了执行这一项货币政策,各地的官府纷纷在市场的大门上悬一把标准秤,对入市货币的轻重进行称量,以确保收到的货币是真的官方货币。
由于高澄要求铸造的永安五铢,曾被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因此在钱币学的历史记载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称五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