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章 庙山中学(2 / 2)孟浪之年首页

在“择校费”的说明上,庙山镇中心中学是这样讲的:初一到初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的全年级前30名,学校给予表彰并发放“助学金”,奖金的金额从250-500元不等。年级前5名,奖金500元,此后每5个名次,奖金递减50元。这样算下来,如果有人每个学期都能考入年级前5名,三年下来助学金刚好是3000块,也就全额抵消了“择校费”。

我父亲对我能否收回这3000块钱的“择校费”心里没底,他可能有一些信心,觉得我多少能领回来一些,但这信心应该不多。

父亲很早便打听到,新学年的初一年级要设24个班,每个班54人上下,这样算下来一共有1300名学生左右。而且在这1300名学生中,又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周边的区县、乡镇,有不少是像我一样成绩不错、慕名而来的“好”学生,想要每个学期都考入年级前5名,难度可想而知。

况且,我在小学结业考试中,仅仅在村里的可乐小学64名学生中也只是考了第3名而已,虽有发挥不佳的因素,但绝对实力仍不能视为“独一档”的存在。

从我父亲带着我一起交了那3000块钱“择校费”的那一刻,我便下定了决心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一定要将这3000块钱全部“挣”回来。

我记得父亲那天交完了钱,笑呵呵地问收费的老师有没有学生做到过三年领了3000块的“助学金”。那位老师笑着回复道,这项政策施行八年以来,最高的“助学金”纪录是2650块,正是2003年刚毕业的一位女生创造的。

这位女生那年中考考了全钢山县第五名,被彭城市最好的高中彭城一中录取了,而且高中三年减免所有学杂费、住宿费等,只有个人的生活费用需要自己承担。

我当时听到,深为震惊,以为她是“学神”!

此外,当年的初二、初三的学生中,也早已没有哪位学生还存在打破这项纪录的可能性。成绩都比较接近,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我闻言,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当刷新这项纪录的人。

纪录不纪录的倒在其次,只是我很知道父亲凑够这3000块钱的不容易,二伯父给拼了200块,四叔拼了200块,七十多岁的奶奶送来67块钱,用块旧手绢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颤颤巍巍地递到我母亲手上。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哭了,我跟父亲说,我不去庙山上初中了,要多花这么多钱,我在东朱中学同样能考入重点高中,将来上名牌大学。

我父亲笑着替我擦干眼泪,抚摸着我的头说道,钱的事不用你管,你只管吃口馒头堵口气,好好上学就行了。

那年暑假,我在家认真复习,准备了大约一个半月,就是为了迎接那次分班考试。

考试的内容很明确,就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一个上午就能考完,开学前一天放榜公示考试成绩的前240名和分班结果,

一切便都尘埃落定了。

我去参加庙山镇中心中学的分班考试的背景大约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