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章 隔棺现足示迦叶(1 / 1)佛陀时代首页

公元前486年2月15日下午,众人将佛的遗体举起并置于头上,末罗青年捧举四角,幡盖、香花、礼乐前导后从,从双树间安详起灵。忉利诸天以各种鲜花香粉撒在佛身上,一时间满街飘香,诸天作乐,鬼神歌咏!众人索性停下人间音乐,任由天神奏乐,供养佛身舍利。天乐也叫无弦曲,某些内在追寻者于无意中,顶门与虚空豁然贯通时,会骤然响起一种极其清灵美妙的乐声,因为常人听不见,所以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送葬队伍南渡希连河,渐渐来到拘尸城东门外,从东门入城,来到市中央,放下灵柩,供群众散花烧香礼拜。末罗国大臣路夷长者之女深信佛道,手擎车轮大的金花供养佛身。有位老夫人大声说道:“末罗人有福气了,如来在我们这里灭度,全国人民快来供养啊!”

供养之后,末罗人将灵柩抬起来,经过主干道来到北门外,渡过希连河,到达毕钵村天冠寺。末罗人将灵床放在地上,问阿难:“还怎么办?”

阿难说:“佛亲口对我说过:你想安葬我的话,就照转轮圣王的葬法去作!”接着把佛交代的遗体处理办法转述了一遍。

末罗人于是回城置办葬品、香花、劫贝布、棺椁、香油与白棉布,办妥后回到天冠寺,按照转轮圣王的葬法,将佛的遗体入殓后准备火化。拘尸城的大臣路夷长者拿着一个巨大的火把点火,可是忙活了半天也没有把火点燃,换了其他末罗族的大长者依次点火,也都失败了。

阿那律说:“停下吧,诸位贤者,这不是你们能办到的,火点燃了就熄灭也是天意!”末罗人说:“诸天为什么不让我们点火呢?”

阿那律说:“因为尊者大迦叶领着五百比丘,正从波婆城赶过来,他们想赶在火化前见佛最后一面,所以天神不让点火!”

末罗人都说:“希望他们实现这个愿望!”

据说大迦叶在灵鹫山岩洞里坐禅时,预知世尊行将舍寿,便率领僧众随后赶来,经过波婆城,正向拘尸城行进。途中席地歇脚时,一位尼揵子手执曼陀罗花从远处走来。

大迦叶迎上去问:“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拘尸城来!”迦叶问:“你知道我大师吗?”他说知道!又问:“我大师还在吗?”他举了举手中的花说:“已经灭度七日了,我就是从那里得到的天花!”迦叶听了心情失落而沉重!

比丘们听说佛已经灭度了,痛感光阴迅速,如来大法也会随之隐没,众生两眼墨黑,只能沉沦下去了,多数人都很悲痛,有的甚至失声痛哭起来!

拔难陀比丘出身于释迦族,却兴奋地对众人说:“你们不要犯愁,世尊灭度了,我们就自在了。那位大长老常说:应当做这个,不应当做这个!从今以后我们就随便了!”

拔难陀一向不守清规戒律,是一个劣迹斑斑的花和尚。这个人的糗事很多,譬如巧取安居衣、勒索居士衣、索取和存储现金、拿生姜换吃喝、拿僧衣换外道衣、破一钵求取众多钵、非时乞食观看歌舞、与居士赌博掷色子、索取活牛皮、养狗、为白衣作信使、非法为女人说法、与女人同坐、调戏妇女、吓唬、捉弄、殴打同修等等不胜枚举。现在又说出这种话来,大迦叶听了很不痛快,告诉比丘们:“赶紧收拾衣钵,立刻前往双树间,趁着尚未火化,还能见到佛!”

比丘们都从坐处起来,侍从尊者大迦叶穿过拘尸城,渡河进入天冠寺,见到阿难相互问讯,众僧住立一面。

大迦叶说:“我们想瞻仰世尊遗容,趁着未火化,能否见佛一面?”阿难说:“虽然还没火化,但是佛身已经用香汤洗过,缠上了劫贝布,又用五百张细棉布反复缠裹藏入金棺,金棺置于铁椁中,铁椁置于栴檀香椁里,想见佛恐怕很难了!”

大迦叶听了没说什么,默默走到灵前,却见佛从三重棺椁内伸出双足。大迦叶看见佛足颜色异常,就问阿难:“佛是金色身,佛足为什么会变色呢?”

阿难说:“刚才在入殓的时候,有位老妇人抚摸佛足,眼泪落在佛足上了,所以佛足就变色了!”

迦叶听了很不痛快,向佛身恭敬礼拜,四部弟子乃至天神也都同时礼拜。眨眼间,佛足便消失不见了。

佛足因为女人的泪痕而改变了颜色,大迦叶想见佛面却只见到了佛足,可能更有深意。后世传说佛躺在棺材里已经涅槃了,听说母亲来看他,又坐起来合掌恭敬为母说法,或者说某某人是佛转世,再来人间说法等等,这些只能当作笑话,不必当真。因为佛是说完“此是如来末后所说”这句话进入涅槃的,佛说过“欲使如来自违言者无有是处”。佛说话是算话的,决定不会在涅槃后又为某人现身说法等等,否则便是谤佛食言。

2月15日傍晚,尊者大迦叶带领五百比丘,偏袒右肩恭敬合掌,围绕着堆满香花柴火的灵柩转了三圈。大迦叶口说偈颂:“诸佛无等等,圣智不可称,无等之圣智,我今稽首礼。无等等沙门,最上无瑕秽,牟尼绝爱枝,大仙天人尊,人中第一雄,我今稽首礼。苦行无等侣,离着而教人,无染无垢尘,稽首无上尊。三垢垢已尽,乐于空寂行,无二无俦匹,稽首十力尊。善逝为最上,二足尊中尊,觉四谛止息,稽首安隐智。沙门中无上,回邪令入正,世尊于寂灭,稽首湛然迹,无热无瑕隙,其心常寂定,练除诸尘秽,稽首无垢尊。慧眼无限量,甘露威名称,希有难思议,稽首无等伦。吼声如师子,在林无所畏,降魔越四性,是故稽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