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1 胡氏的反抗(1 / 2)三分大明首页

就在朱棣安排人护送陈天平回国即位的时候,黎苍父子早已改名胡姓,胡汉苍为现任安南国王,也就是胡朝的皇帝,他主动上表请求陈天平回国。朱棣看着胡汉苍诚意满满,于是平安便只领着两万兵马便护着陈天平往安南赴去。

而郑危不知道的是这胡朝在上将的帮助下,已然变得强大起来,且也制造出了枪械,虽然有些粗制滥造,和明朝的精锐没得比,但总归是火器。

郑危将这陈天平这兄妹二人分开,一是为了替明朝留个心眼,而是为了自己以后去安南留下一个借口。只是没想到这兄妹二人很爽快的就答应了。郑危将这妹妹安置在了京卫武学处中,而陈天平则跟着平安一起开赴向了自己的故国...

这妹妹名叫陈天霜,听起来是个冷若冰霜的人,实际上却是一个傻白甜的形象。略有些呆萌。看起来像是个不谙人事的公主,气质倒也附和这王公贵族的身份,只是这智商就有些不敢恭维了。

陈天平走后,她在这京师中,唯一认识的人就只有郑危一人了,而郑危也将他看做妹妹一样对待着,毕竟对于这样的纯真的姑娘,郑危很难动什么歪脑筋。只是郑危在京卫武学的时间不多,大半都是在锦衣卫的时间多。郑危让吴心竹照看着这个小姑娘,吴心竹却好像有些吃醋一样,有些不愿意的样子。

只要郑危一到京卫武学处,这陈天霜就像是跟屁虫一样,郑危去哪她跟到哪,吴心竹看着颇为生气,但又没显露出来。这些天,这两个人简直成为了郑危在京卫武学的左膀右臂。

在平安没有回来之前,这个天真的姑娘还没什么用,郑危不知道在安南的那个上将将会怎样看待明朝的这个护送行动。而为了获得有效的消息,郑危将危楼中的十二人中的十个全部派去跟着平安前往安南了。在坐这个决定之前,郑危想到了那个神秘人对自己说过的话。

虽然郑危及其担忧这十个人的安危,但是这是平安在朝堂上问朱棣要的人,京卫武学的都统是郑危,但整个明朝都是朱棣的,朱棣亲自问郑危要人,郑危自然不能不能。由此,郑危便知道了平安已然知道危楼中这些人的身份了。

平安起初是想问郑危要十二个人的,但郑危以京卫武学缺人为由,留下了沈焉与那个英国女。至于那十个人的安危,郑危则交给了此次护送的军的主将,黄中。他是郑和的旧部,郑危告诉他,胡汉苍定然会在半路设置阻拦,或许是伏兵,或许是其他的阻隔。

对于朱棣两万兵马只五千军进入安南国境内的命令,郑危让黄中多留个心眼...

平安与黄中领着两万兵马护着陈天平行军一个月,抵达了安南与明朝的分界处,支棱关。平安这趟差事的运气真是不好,在这里,明军遇到了胡汉苍之弟胡元澄的埋伏。

胡元澄领着十万军满配火器埋伏在了支棱关,朱棣处于对胡汉苍主动邀陈天平回国的信任,命平安率的护送队,只五千军入安南国境内。平安作为护送统领没有入安南境内。而是由护送军主将黄中与郑危的危楼十人领着五千军护着陈天平入了支棱关。

这两万大军,五千入境,剩余一万五在境外,这倒是出乎胡元澄伏兵的意料之外的事。但这个胡元澄却不管这么多,陈天平刚刚进入到安南国境内,伏兵便开始对护送陈天平的五千明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胡朝的火器虽然制作粗糙,威力却也不容小视,这十万大军一齐攻击,很快,须臾间,进入安南境内的五千明军就几乎全军覆没。硝烟与血泊,装点这这个百年未见战火的边关小镇。

在支棱关外的剩余明军则是摸不着头脑,五千军士的残兵败逃出来时,平安才意识到这是遇到了伏兵。

在冲出来的几十人中并没有陈天平的身影,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中,将士们都没有义务去保护这个来历不明的王子了。而郑危的危楼十人确实只跑出来了六个人,黄中虽然有些自责,但自认也已经尽力了。

这时,胡元澄押着陈天平出现在支棱关的寨门上。

“底下的明军听着,这是我安南国的私事,虽然你们是天朝上国,但我也希望你们不要插手这件事情。”

平安有些发怒,倒不是因为这安南国对明朝的蔑视,而是自己是这次护送对的主事官,此番吃了败仗,回去京师,定然对朱棣不好交代,虽说这里面也有朱棣的一半责任,但作为臣子的平安哪里敢责怪朱棣半分。

“我大明朝好意奉送你国正君归国,而你们却以刀兵报之,难道就不怕我大明兵临城下吗?”

胡元澄哈哈一笑,“若是怕,就不会杀你们五千兵士了,你们剩下的人不是我们打不过,只是不想你们全都丧命于此没人回去报信,你回去告诉大明皇帝,我胡朝不怕大明,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解决,希望你们把剩下的那个人也一并送来,我们下一次定然好好迎接。”

平安听那密集的枪声火器,知道自己这一万多人是敌之不过的,但吃了败仗总要知道败在谁的手里,于是问道:“你可敢报上姓名...”

“胡汉苍之弟,胡元澄...”

平安很识形势的领兵回去了...这还是大明朝第一次败在这样的小国手里,不得不说是一份国耻。

永乐二年的八月,朱棣在南京的奉天殿中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