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研究旨在提高转换效率,只是一种续命,非长久之计。
经过讨论,还是继续有了一定基础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在空间里,农秋可以制造出完美的材料,没现实物质的材料,能在空间里实现核聚变的可控,所生产的电力也在为空间实验室提供能源。
但是,这种设备无法复制到现实世界,主要是受材料技术限制。
空间物质制造的反应炉可以承受高温高压,且同一种材质还可以进行高效的热电转换,更变态的是吸收了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及其他辐射,这种完美的材料,在现实自然界不存在。
所以,空间里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是个空中楼阁。
李言好奇的对农秋所制造的空间物体进行研究,能想到的分析手段都试验了一遍,以不同目的制造出的材料,特性不同,也就是说农秋的意志被赋予给了这种空间材料,例如需要它具备防辐射能力,这块材料就可以吸收辐射,希望它能导电或者绝缘,它就会表现出这种特质。
最后李言无奈地说,这可能是一种纯能量体。
农秋有些心动,既然是纯能量体,那能不能当作能量源呢?
李言苦笑道:如果你的意志可以作用于现实物质世界,这才可行。』
不行,那就再找其他办法,从材料方面下手。已知的材料都做过尝试,都不理想,只能寄希望人工合成材料。
这项工作也是分两步走,一是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二是新元素的寻找。
寻找新元素,就离不开对撞机,在空间里,建造对撞机的工程就简单许多,交给农秋就行,他计划造出二十台,四十多名研究人员,两人负责一个,让他们去疯狂的做撞击试验。
不够?要多少有多少。
电力紧缺了那就增加电站。
需要什么,就来找农秋。
那么多实验设备,每天获得海量的数据,这就又对电子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鱼这边已经快分身乏术,他说急需智能协助。
以前对智能机械的开发被农秋否决,但飞鱼再次提起时,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经过飞鱼一再诉求,农秋终于点头答应。
另一个方面是人手的短缺,现实世界是缺少研究资源,这里是缺人。
农秋又将大学里聪明的学生调来一批,理论学够了,那就来实践,实践出真知,老研究员一人带三四个学生,反正在这里你就可劲的折腾,出现意外事故,也死不了人,毁坏设备更不用心疼。
在农秋这个黑心老板鞭策下,所有人开足马力,全年无休的没日没夜工作。
还有研究天体的科研人员,他们总是对农秋说球不够了,这帮家伙也喜欢玩撞击,动不动就让球相互撞击,喜欢看爆炸。
对此,农秋也只能任劳任怨。
这边球还造完,方菲那边又来喊了。
农秋在心里嘀咕,看来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经阶段,不可或缺。
农秋最喜欢的是那帮研究社会学的专家,整体盯着那颗模拟地球看,观察小人就可以。当然,农秋也为他们创造出了其他许多星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构建物种,然后观察他们的演化。
文明之战,比拼可不单单是科技水平,文明是一个复合概念,社会形态是最重要的一节。
老祖宗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一天,农秋和小三子坐在一台大型对撞机顶部,看着下面大大小小的建筑,简直就像进入了科幻世界。
小三子现在玩性太大,不爱学习,农秋觉得应该是到了叛逆期,所以找他来聊聊天。
农秋问小三子:知道我们屁股底下是什么吗?』
对撞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