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倒了,温体仁成为了内阁首辅,随后严锦华在众人的推荐下,顺利入阁,这对于杨齐来说意义非凡,严锦华的入阁,标志着杨齐终于在朝廷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很快严锦华就向朝廷上书,奏请田州、上海、福建、广州全面实施新政,北直学府、上海军事学院一文一武两座学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进入这四个地方就任,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同时安排各部的给事中、分巡司人员入住各地,这些人没有干预地方管辖的权利,只有记录的职权,为期三年。
温体仁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毕竟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改革,也是增强国力,国力越强,他的职位也就越稳,这点他十分清楚,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杨齐安插的这些人,都是基层人员,属于干事、背锅的角色,对温体仁来说,干掉这些人,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更是不太在意。
东林党对于这些人也没有在意,毕竟杨齐的新政很温和,并没有涉及到土地改革、商业改革上,这些人深入基层,需要做的一是整顿军备,提高现有部队的战斗力,战斗素质,这是武科毕业人员需要做的事情二是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就是经济建设,这是文科需要做的,而这些人在学校学的,其实也基本都是田州、上海的发展经验,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迂回发展观,毕竟现在大部分社会的主流群体:地主、以东林党为核心的商人!这两部分人的利益,杨齐直到现在也没有触及,他还在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基础,建立工人阶级,地主让农民破产,那我就吸收破产的农民,把他们全部变为工人,我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耕种,那我就依靠进口,然后输出我的工业产品,比如杨齐的多轮马车、自行车、风力磨坊、纺织产业等等这些产品,基本上全部输出东南亚各国,还有一部分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输送到欧洲。
杨齐的世界观很大,不容易郑芝龙、李魁奇等人,他们是把控西方国家的贸易量,而杨齐则是依托他们的运输能力,把货物倾售给他们,这些西方船队追求的就是利润,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白银外流还是内流,自己是否成为产品倾销区,他们需要大量的东方瓷器、丝绸、茶叶、自行车、棉布等商品,而杨齐在他们那里可以得到橡胶、糖、钟表,以及制造钟表的工匠,杨齐看重人才的储备,所以在跟这些国家的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就用货物、白银来交换各个行业的人才,比如荷兰、英国两国即将崛起,杨齐就通过他们雇佣了人数众多的船匠师傅、钟表师傅以及铸炮、军火等制造师傅,甚至一度购买他们的生产设备、设施。
杨齐需要东西方文明的碰撞,需要了解他们的制造业进程,只有了解了,才能碰撞出火花。他在上海这段日子,开始着手带领众人加速开发“猛火油”,也就是石油,石油最早的应用时间可以追溯到三国,甚至更早,那会古人只知道这东西易燃、易爆,主要应用场景也是以守城、战争等用途。随着杨齐工业基础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提炼石油,也提上了日程,大家不要小看石油,它可是近代工业的基础,石油最直观的产物就是柴油、汽油,还有它的剩余产物是许多行业的最基本的原材料,可以说石油浑身上下全是宝,在杨齐大量资金的注入下,黄火生、许农、康纳等人的科研小组,纷纷抽调人员进入石油的提炼实验室,现在杨齐手里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实验的从业人员,已经突破了五万人,人数还在增加中,别人搞试验都是一个实验一个实验的搞,财大气粗的杨齐可以做到一个实验阶段,不同试验标准,同时十几个、数十个、甚至可以上百个,同时进行实验,通过大规模试错,来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原型机模型,也可以成百上千的做,因为他有专门非标生产厂,专门制造原型机模型的技术团队,在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下,往往需要数年的研发项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原型机,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等问题,杨齐要的,就是缩短实验进程,尽快知道批量生产,而且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唯一限制杨齐快速发展的就是从业人员的专业度,所以他特意推出了“帮带制度”,一个老师傅或者一个实验人员,你带出来一个合格的徒弟,我给你多少钱作为奖金,你带出来一个合格的工人,我给你多少奖金,在这方面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即便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就会干活,你每个月可以带几个徒弟几个月内出徒后面都跟着奖金制度,升职也一样,不能培养出来一个车间的工作人员,那你就是车间主任,你能带出来一个工厂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全能的工人,那你就是厂长!x
这个制度下最恐怖的发展就是炼钢工厂,因为这个行业的人最多,很多行业都需要钢铁,以至于杨齐现在拥有的炼钢工厂各种产能规模的,已经达到了近百家企业,除了供应田州、上海两地之外,大量的军工订单、船厂订单、后面甚至是海外订单,好在市场庞大,不然这产能一定会过剩,好在福建、广州的市场也开始开发,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但杨齐现在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炼钢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产能有些浪费,大的企业只有八家,其余的企业大多都是私人经营,人员都是这八家企业培养出来的,好在这些私人经营的企业,都在商会的管理下,杨齐所有的调整,这些人都要无条件服从,不然制裁也是很严厉的,就是取消所有订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