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孙膑兵法》:可与《三国》相对读(1 / 2)古书奇谭首页

说到兵法,除了孙子兵法,最为人们熟知的恐怕应该首推孙膑兵法了。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这部书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很有趣的一点是,把这部书与三国演义对读,你会发现它们很多地方可以相互诠释。或者说,孙膑兵法是三国演义的经验提纯版,三国演义则把孙膑兵法的经验用生动的情节具体展示出来了。

孙膑兵法早有著录,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可见自战国至东汉,孙膑兵法一直流传。但这之后就失传了,隋书经籍志里面就没有这部书名。直到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过整理、注释,编纂为孙膑兵法,由中国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2月与7月两次公开出版。共364简,11000余字,分上、下两编,各15篇。上编直接辑录孙膑的有关事迹和言论,下编是否完全属于孙膑的论著,尚难确断。1985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下编移出,补入“五教法”一篇,共16篇、294简,文字亦有较多修正。这批竹简由于自然剥蚀和出土时发掘上的原因,残断散乱十分严重。虽经文物部门大力整理,已不能恢复原貌。但可以看出,其书应是孙膑及其弟子所著。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才“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