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语》:子曾经曰过的那些话(1 / 2)古书奇谭首页

论语的传奇不仅在于它的常读常新,还在于它的百用百灵。

说到理想社会,在陶渊明笔下,是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而在孔夫子心目中,则一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阶级各阶层各安其位彼此以礼相待和谐相处的君子国。相比之下,前者过于虚无缥缈,仅是一种幻想。而后者虽然是理想,有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厢情愿,却总能不同程度地照进现实。统治阶级或许是从秦末农民起义中看到了蕴藏在农民阶级中的巨大的能量,深知不能以残酷的阶级压迫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所以,从汉以后,采用了温文尔雅的统治方式,儒家治国理政的理念深获认同。历史上凡是能够很好地按照儒家思想治国的朝代都比较长寿,而它们之所以被最终灭亡也基本上是因为偏离或抛弃了儒家思想。至于那些不长命的王朝,则是因为没有遂行儒家思想。或只用法家,以百姓为刍狗或一味用道家,消极腐化。当然,专制独裁的封建王朝,家天下的世袭模式也必将导致每一个朝代对儒家思想的始用终弃,形成一种魔咒般的周期律。但总起来说,有着民本理念的以孔孟荀程朱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最适合封建帝国的指导思想,孔孟荀程朱就相当于我们当代的马恩列斯毛。

这里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了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这伙计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因为赵普的出身不过是个私塾先生。于是宋太宗赵匡义问是不是酱紫,结果赵普说:我确实是以论语帮助陛下治天下的,而且是半部。具体是这么说的: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就是说,我所知道的事情,确实没超出论语这个范围。以前用了一半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又想用另一半辅助陛下您实现治理天下,使天下成为太平盛世。此语一出,论语估计在书店里又卖疯了。而且也刷新了汉朝陆贾关于得天下治天下的经典言论。陆贾说的是:以前我们是骑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了。而赵普的意思是,一部论语包打天下,包治天下。一番妙论不仅巧妙回击了政敌的攻击,而且广泛宣传了论语的治国理念。不知道这对宋及以后的科举考试内容有什么影响,反正,四书五经考试范围是宋朝定下来的。其实故事的关键是它还真不是在替论语做广告。生前,赵普白天一遇到什么事儿,晚上回家就打开书匣看书,第二天就能对公务“处决如流”。大家觉得此公神奇,猜想他一定读了什么治国理政的秘笈。等后来他去世了,打开他的书匣一看,果然只有一部论语。一部论语,现学现卖都来得及啊。

论语的作者到底是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也就是由孔子学院的首届优秀毕业生和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攒出来的孔子的只言片语集。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被人赞誉为博学而无所成名的孔子在其中充分展现了其渊博的学识与深刻思想。宋朱熹做过一首观书有感,最恰当地描绘了他在阅读论语时的感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中所说的“天光云影”不就是论语书里所描绘的孔子和弟子们共同讨论弦歌一堂的生动情景吗?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所以,孔子死后,徒子徒孙们用拼图的方式在论语里又拼了一个孔子,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子就永远行走在论语里。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那么,论语到今天对我们的社会人生还有指导意义吗?当然是有的。比如,我们目前的反腐败工作。

论语的利欲观。孔子思想的伟大正是自己如何摆正个人的利欲观。“子罕言利”子罕。但是,孔子是非常体察个人的欲望的,只不过是他十分强调个人的利欲要符合道义的要求。要“欲而不贪”尧曰。他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保,居无求安”的实质是要求君子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是孔子对他的弟子颜回乐观人生的赞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剔除其消极因素,发扬“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吗?“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正出于此。“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升华吗?相反,“仕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罕。

对于那些思想不纯,唯利是图,从事政事的人,孔子这样批评:“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患得之,即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发生在今天的腐败分子不正是这样患得患失的鄙夫吗?对于那些认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人,对于那些难过“59”之关的党员干部,不要忘记,孔子早有教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保持革命气节“临大节不可夺也”泰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也是我们党对每个党员的严格要求。无论社会怎么变革,无论市场经济多么复杂,无论灯红酒绿多么诱惑,只要心中竖起防火墙,就不怕腐败入牢房。孔子说:“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阳货道理就在这里。

总之,论语主张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人格魅力,心灵情操的修养。今天,我们反腐倡廉不仅要依靠法制的力量,使之不敢腐,不能腐,更重要的是还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操,自觉地抵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腐败行为,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毒瘤的产生,做到不想腐。论语正是思想的一剂最佳防腐剂!

我们现在正在抓生态保护,论语里也蕴含着很多生态保护的思想。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篇

孔子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思是指四季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强调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篇

意思是说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渔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孔子提出的“不一网打尽、不倾巢尽剿”的主张表明,自然界中有其生存繁衍的规则,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顺应规则,既要考虑眼前,又要兼顾长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论语揭示了生态保护中最为基本的思想,即要把人与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如果人为的超载了自然本身承受能力,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其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所以,熟读论语领会精髓,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提高人生境界,有一双洞穿世事的慧眼,都是大有裨益的。怪不得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在论语里行走,我们则要保证论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