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间!"
朱由校自梦魇中猛然惊坐,一声轻呼划破静谧。
"陛下何故惊起?"
徐婉儿被此声惊醒,美眸微张,凝视着床边神色凝重的帝王。
"无妨,梦魇缠身罢了。"
朱由校轻抚婉儿香肩,旋即起身,信手拈起衣架上的常服,步履匆匆步入外室,靴声回响在空旷的殿堂。
"此刻何辰?"
外室灯火阑珊,一小太监恭候多时,闻声即答:"禀皇爷,已至卯时三刻。"
小太监眼疾手快,为披衣而出的朱由校披上御寒披风,动作娴熟。
朱由校悠然步出大殿,立于门槛之上,眺望西苑的静谧,心中却波澜四起,仿佛李闯贼影,煤山悲歌,历历在目。
而北疆风云,祖大寿携清军逼近,更是令他忧心忡忡。
"祖大寿此人,可用否?"
朱由校心中暗叹,昨夜巡军劳顿,本欲安享一夜好眠,岂料噩梦连连,扰人心神。
"奏章可至?"
片刻沉思后,他向身旁小太监询问道。
"回皇爷,已呈上。"
小太监应声,随即侍奉朱由校更衣,步入书房。
书房内,朱由校沉浸于奏章之中,司礼监的老太监虽非尽善尽美,却也颇能揣摩圣意,辅助批阅。
忽而,一份异样的册子映入眼帘,朱由校挑眉问道:"此为何物?"
"此乃周尚书特呈《宪纲事类》,乃我大明都察院行事之蓝本。"
刘时敏轻声解释,立于帝侧。
"哦?都察院之规制?"
朱由校闻言,心中暗自赞叹周应秋之敏锐,恰如己之腹诽,他欲整顿六科,此书便适时而至。
"甚合朕意,周尚书费心了。"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翻开《宪纲事类》,细细研读。此书源自《诸司职掌》,历经数朝修订,终成今日之典范。
《宪纲》三十四章,《宪体》十五条,《相见礼仪》四则,《巡历事例》三十六款,加之《刷卷条格》六条,共计九十五则,大明监察法规琳琅满目,纷繁复杂。
其一,对监察官员之约束,细密至极,上至巡查日程、治所财务、官仪交往,下至起居琐事、言谈风范,皆有明文规定,真乃无微不至。
其二,则言监察之权柄过重,犹如小马曳巨车,力有不逮之虞。
其权力之广,似有越俎代庖,侵扰行政之嫌。
自城中孤寡之数,至乡间械斗之事,监察官皆可插手,大事小情,无所不包,以致明末御史频现越职之态,正堂之事亦不乏其影。
“监察之法,亟需修订,队伍亦需重塑。”
朱由校翻阅片刻,轻叹一声,将《宪纲事类》置于书海之下,言罢,似有心无力。
“传朕旨意,朕手边《宪纲事类》之事,务必广而告之,使百官皆知。”
“奴婢遵命。”
刘时敏应声,随即唤来心腹干儿,密令传信魏忠贤,此等事宜,非东厂莫属。
“皇爷,萧庸已至。”
正当朱由校品粥阅奏之际,内侍匆匆来报。“宣他觐见。”
朱由校一挥衣袖,萧庸应声而入,进门便是滑跪疾行,引得龙颜微蹙。
“此等礼数,倒是别致。”
朱由校轻笑,随即令其平身。
“你前次供给京营之物,朕甚满意。今内务府有要务,需卿一力承担,可否?”
“陛下有命,草民万死不辞。”
萧庸未及细问,便已应承。
赵爽,昔日铁商,今朝内务府三品红顶皇商,风光无限,令郑拓与萧庸二人艳羡不已。
昔日共助新军,今朝境遇迥异,赵爽何以入仕,二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