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神童(1 / 1)松鹤图首页

转眼匆匆七年过去了,周围的人都知道张家小子是位神童,只因他三岁能背诗,七岁能写诗,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更是能一点就通,虽然还未上过学堂但是老张头也是识文断字的,只因家道中落老张头的父亲和祖父均未得地因此渐渐也就不再执着于科举考试,能识文断字懂些做人的道理也就是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也是每天勤于耕种,几亩薄田春种秋收够一家人填饱肚皮也就满足了。孩子三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张头看到孩子把碗里吃剩下的饭喂给了院子里的鸡,于是想要教育孙儿粮食来之不易,吟了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岁的小喧儿听到爷爷吟的这首诗很感兴趣,问到:“爷爷,您说的是什么,这么好听。”你想知道吗,爷爷说给你听,想啊想啊,爷爷快说,于是爷爷说道:“这是一首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诗,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农民在烈日炎炎下劳作,汗水滴入泥土里才换来了这一粒一粒的粮食,你看爷爷去地里干活的时候是不是很辛苦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喧儿听了沉默了一会,爷爷一看以为是孩子没听懂,正要直接告诉孩子不要用人吃的饭去喂鸡,没想到喧儿小嘴一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皆辛苦,告诉我们要珍惜粮。”爷爷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竟如此聪慧,自己只说了一遍的诗孩子竟然背了下来,但是想到可能也只是小孩子记性好,过一会也就忘了。

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又缠着他要学诗,爷爷一考他昨天的诗竟然一字不落的又都背了出来,这下老张头是真的感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寻常,从此以后老张头一有空就教喧儿背诗识字。渐渐地到了七岁竟能举一反三自己作诗了。到喧儿十四岁那年没曾想知县大老爷竟也听说了此事,本县的知县老爷叫王德仁,父母给他起了个好名字他却没干好事,到此上任已经三年,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知县老爷也是这一方的父母官,却是老百姓人人得孝敬的,到任之后搜刮地皮,贪赃受贿无所不为,因此私下里老百姓都叫他王不人。一日老张头又在教孩子读书,儿子和儿媳都去田间劳作了,老张头的媳妇李老太也去了河边浣溪衣服,家中只剩了爷孙两人,夏日的午后微醺,阳光明亮却不炙热,老张头在椅中昏昏欲睡,忽听院外一声呼唤,“老张头在家吗?”听着声音陌生,老张头问了一声:“谁啊?”赶紧起身穿鞋,那人已经进了屋门,一看竟然是一名公差,可把老张头吓得不轻,一哆嗦差点跪下,给公差让了座说到“不知差官大老爷嫁到小老二有失远迎,还请恕罪,不知大人到此所为何事,小人可没有做犯法的事。”只听那差官说:“老人家不必惊慌,我是奉了知县大人的命令来请你家小少爷的,只因知县大人听说你家小公子聪明过人,人人说他是个神童,因此大人想亲自考一考他,真也好假也罢,并不会为难于他,这个你老还请放心。”不曾想老张头听了这话却更加紧张,孙子可是他的命根子,万一有什么差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吗?于是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我这孩子只是认几个字,会说几句顺口溜罢了,哪里是什么神童,都是大家以讹传讹误了大人的耳朵,这可千万不可信啊。”两人又掰扯了几句,只见那公差有些不耐烦了,说什么也要带孩子去,要不是大老爷提前叮嘱要对人客气一些,不要吓着孩子,他早就要夹了孩子回去交差。老张头却急的跪下给公差磕响头,喧儿跑过来扶起爷爷说:“爷爷,我跟他去,您老人家不必担心,我不会有事的。”公差一看说“这还差不多”拉了喧儿的手就走了。老张头在屋中急的团团转,过了一会突然想到了什么也匆匆出了家门跟着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