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陕西关中地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八百里秦川变得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这场旱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艰难时期,村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坚守故土,忍受饥饿;二是离开家乡,寻找新的生存机会。而侯年成这位关中男子(也就是我的生父)选择了后者。他家住在河阳县最大的村镇路丁,被人们称为千家侯、八百高。然而,由于旱灾的影响,他不得不带着妻子和孩子逃离家园,四处流浪。
一家人历经艰辛终于逃到了北山富县的西川小河子村,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姓薛的破旧窑洞。这个窑洞已经破败不堪,没有门窗,无法有效地抵挡风雨的侵袭。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侯年成并没有气馁。他深知生活需要靠自己去改变,于是决定亲自动手改善居住条件。他毅然决然地登上附近的山坡,寻找适合的木材。经过努力,他成功地砍回了一些木条子,然后用这些木条子编织成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栅栏门。接着,他又找来棒棒,巧妙地将窗户撑起,以阻挡寒冷的北风。虽然这些措施并不完美,但至少能让家人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安全。
由于缺乏食物,侯年成一家只能依靠挖野菜和向邻居借用少量的粮食度日。这样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下去。后来,侯年成租种了姓何的财主五六亩土地,这才让家庭逐渐稳定下来。尽管生活依然艰难,但至少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种植作物维持生计。
到了30年代初,刘志丹领导陕北红军在富县西川一带活动,支持穷人减租减息闹翻身,生活稍有好转。不幸1940年妻子田氏,因产后中风身亡。薛家又以增加人口要回了窑洞,生父年成,只得托儿带女移居直罗,后遇土地改革,分得几亩好地,才得安居乐业。妻子去世后,也未再婚,所生两男两女,大女儿嫁于张村驿镇芦子庄刘姓为妻。所生五男四女,家大人多,一生辛苦但晚年儿女孝顺,到也幸福,于1997年去世,终年八十有余,长子侯百堂,为人忠厚老实,从合作化时期担任队干部至八十年代,30多年来勤勤恳恳,在直罗镇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于2010年五月去世,终年81岁,所生一男一女,儿子侯文斌国家干部,现任富县盐务局副局长。女儿侯毛女出嫁延安,家庭生活还算可以。二女儿侯罢姊,嫁于本镇杨家为妻,所生六男三女,一生受苦受累,晚年瘫痪,受尽磨难,不到70而终,幼子因当时妻子去世无力抚养,过继孙家为子。据百堂兄说:“父亲兄弟四人,到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共八人,我为最小,已年满70岁,其他兄姐先后过世老家河阳再无亲人。
总之,我的生父侯年成,给我的影响是一位忠厚朴实,少言寡欲、和善可亲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1973年去世,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