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逐渐西移,大军历经一日的艰苦跋涉,终于在次日申时,抵达了大唐、东突厥与高句丽三国交界的险峻之地。
此地地形错综复杂,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天空亦似孩童般多变,时而晴空万里,转瞬又阴云密布。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与肃杀之气。
“吁——”
一声悠长而有力的马嘶划破天际。
颜末将军面色凝重,稳稳勒住缰绳,随即召集了薛万彻及二十名百夫长,作战前部署。
众人迅速聚拢,聚焦于颜末身上,静待他的战略安排。
颜末立于一块突兀的岩石之上,环视四周,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诸位将士,我们已至这战略要冲,决战之刻,近在咫尺。大军团作战,军纪严明乃取胜之基,此理无需多言,诸位定已铭记于心。然而,即将展开的敌后穿插行动,其军纪之严,更需超乎寻常!这不仅关乎我等生死,更直接关系到此次任务的成败!”
言毕,他锐利的目光逐一扫过每一张坚毅的脸庞,只见牛大力眉头紧锁,率先发问:“将军,我等皆知军纪如山,但这敌后穿插,何以比正面交锋更为严苛?还望将军明示。”
颜末微微颔首,意识到需进一步阐明此中利害:“牛大力,试想我等孤军深入敌后,身处敌众我寡之绝境,任何细微的疏忽,哪怕是最轻微的声响,都可能成为暴露行踪的导火索,引来敌军的重重包围。彼时,我们无大军可依,无战友可援,唯有依靠自身的纪律与彼此间的默契,方能有一线生机。因此,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是致命的,足以导致全军覆没。诸位,此中利害,务必铭记于心!”
闻听此言,众将士纷纷点头,神色愈发凝重。
张大宝亦挺身而出,坚定表态:“将军言之有理,我等定当遵从号令,严守军纪,誓死完成任务!”
颜末见状,心中稍安,随即下达了下一项重要指令:“即刻起,所有人更换高句丽服饰,以混淆视听,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他指向一旁堆积如山的衣物,这些衣物源自北恒州刘弘基将军的战利品,源自高句丽。
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解与疑惑,气氛一时凝重。
张大宝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率先发问道:“颜大人,此举何意?我等身为大唐铁骑,身着敌国服饰,岂非……有违常理?”
提及隋朝,那段历史仿佛一块沉重的石碑,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尤其是最后一次,几乎成为压垮帝国脊梁的最后一击。
大唐,作为隋朝辉煌与遗憾的继承者,其民众对高句丽自然怀有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失败的痛惜,也有对敌人的深刻痛恨。
这些衣物,虽静默无言,却似乎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敌意与不甘。
颜末早已洞悉众人心中所想,他轻轻抬手,打断了张大宝的疑问:“张百夫长,此乃我军此次行动之精妙布局。我们身处这三国交界之险地,换上高句丽的服饰,便是为了迷惑敌军耳目,使他们在混沌中难以辨识我军真身,从而为我等创造更多战略机遇。”
他继续深入阐述:“我们的目标,乃是分化东突厥之势力,扰乱其内部,以利于和突利可汗谈判。至于诸位所问,此行目的地何在,我此刻便明确告知——我们将于夜色掩护之下,突袭东突厥两处营地,而我等伪装成高句丽人,其深意,望诸位深思。”
颜末一边讲述,一边在脑海中快速推演着各种可能的变数与挑战。
此计虽险,却是在当前局势下,最为可行的破局之策。
他期望每位将士都能深刻理解并坚决执行这一任务,同时,他也已做好周全准备,以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
随着颜末的解释,众人脸上的疑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神色。
他们开始忙碌起来,迅速更换衣物,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颜末望着这一幕,瞬间觉得古人执行命令也不含糊。
他再次强调:“在行动之时,务必保持绝对的静默,即便是最细微的声响,如咳嗽、喷嚏,也需极力克制。我们要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让敌人感受到真正的绝望。”
这时,一名年轻的百夫长面露忧色,提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大人,若是有兄弟不幸在战斗中牺牲,又该如何是好?”
颜末的眼神闪过一丝悲痛,他的内心深处其实非常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但他知道必须要给士兵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若是有士兵战死,百夫长一定要把人带回来!我们不能让战友的遗体留在敌占区,他们是为了大唐而战,我们要带他们回家!哪怕是冒着危险,也绝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兄弟!”
颜末说出这番话时,心中坚定不移。
战争是残酷的,但他也明白,对于士兵们来说,战友的遗体能否带回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他不能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有后顾之忧,他要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不会被抛弃。
“马革裹尸,魂归故里。”他的话语如同号角,激起了将士们心中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