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新的道路(1 / 2)书馥昔弦首页

唐太宗把宣宁瑾墨和宋祁夜进宫之后,宁瑾墨和宋祁夜先向皇上行礼:“参见陛下。”之后唐太宗便问他们:“玉墨(宁瑾墨的字号),穆遮(宋祁夜的字号),你们愿当长安县令,替朕好好调查一下一年前的婚案吗?”唐太宗特地找他们来调查这个迷案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他们是唐太宗两个好友的子孙,唐太宗对宋安平和宁羡国十分了解,自然亦信任他们子孙的能力,另一方面宁瑾墨和宋祁夜贞观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刚被称为:长安三状元(墨客)的其中两个,至于还有一个人是谁,无从得知,但他(她)是文状元,因为他(她)两年前创作了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彼燕齐飞朝花暖,桃柳荚古赴清澜。这句诗当时引起了许多文人的赞美与欣赏,这句诗亦表达了他(她)对自由的向往,与风光无限的赞美,所以不愿在宫里当官,便去了山林之中,正好和宁瑾墨恰恰相反。

但是宁瑾墨和他(她)是笔友,宁瑾墨亦是文状元,所以她写过一句与他(她)媲美的诗句,一传响彻天下:一眼万年千古流,至今不解相思愁。这句诗可以对知音亦可以对情人表达敬意与喜爱。

至于宋祁夜他并不喜欢写诗,也不懂情愫,但他有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同时他也是武状元。

这样的两个人谁不想重用他们呢?

一年前宁瑾墨就是想当县令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开心不已,但她又看向洛安衾(她的母亲),她知道她的母亲一定不会同意的,于是问唐太宗:“陛下,臣女可否问一下我的母亲?”

唐太宗想了想说:“朕就是先问了你的母亲,你的阿翁和你的父亲,现在就是来询问你的意见的,你说说你可否想当这个县令就好了。”

宁瑾墨眉毛微微皱了一下说道:“陛下,在臣女看来,臣女当然是乐意的,可是我的亲人不同意的话……”

宁瑾墨的话还没说完,洛安衾就说道:“瑾墨,其实我仔细地思考了一会,你也长大了,可以自己决定想法了,既然你想你就去做,不要怕。但我还是要说注意平安。”

宁瑾墨看着洛安衾心里有说不完的惊讶,激动和喜悦,她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她说道:“谢过母亲大人,我会注意的。”宁瑾墨说完看向宋祁夜,宋祁夜则看向宋安平和宋谢宁寻求他们的意见,宋安平沉思了良久,对着宋谢宁点了点头,又说道:“祁夜,你想去就去吧,保护好宁瑾墨啊,自己也要注意平安,我想这件事你的母亲也会同意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出去历练,但前提是要平安。”

宋祁夜点了点头,看向宁瑾墨和她相视一笑。

年少的鲜衣怒马为了梦想而追逐,不会是“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慢慢前进为了梦想不畏艰难,宋祁夜和宁瑾墨就是两个年少有为的赢家,年少的人总要去闯一闯,就像现在一样:少年何为情所困,应当射箭挽星辰。

这一天贞观十九年宁瑾墨和宋祁夜正式成为了长安总县令。

第二天,他们开始了一天的查案,首先他们去了县衙查阅这件事情的资料,发现这新娘的家人在三年前都死了,只剩下她,她姓云,名箫春,是一个洛侯府的女儿,新郎姓魏,名业,是一个普通平民家的儿子,他和云萧春从小一起玩,自然关系就特别好。

可令宁瑾墨和宋祁夜不解的是新郎魏业是非常爱云萧春,几乎是对她百依百顺,这样的一个人怎会在自己的大婚完的第二天夜里把人杀了呢?

宋祁夜对此给出了几个月前那一两个县令一样的回答:那个新郎是假扮的。

当然宁瑾墨也是那么想的,但她又想:大婚完的第二天夜里那个新郎会去干嘛呢?

宋祁夜看着宁瑾墨说:“我觉得这个新郎魏业可能不是凶手,另有其人。”

宁瑾墨点了点头,皱了皱眉。

他们去找了魏业(新郎),他在牢房里靠着角落的墙,依旧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头发凌乱,他已绝食三天了,所以脸色那么白,那么瘦,仿佛下一秒就会疯掉,死掉。不同的是他手里攥着一个很华美的画笔,是用玉和金粒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