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匡备与闵流即将动手的时候,徐无稽不由的感叹起了时代的美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上的进步,御神洲亘古流传的诸多道统,已经由自成一家逐步整合为相互交融的程度,尤其是修行等级的确立,更是重中之重。
这些等级体系根据内核性质的不同,又被划分为方外之学、俗世之学以及武夫之学。
其中,方外之学的源头起于百家纷争的落败者,随后逐步发展,也被视为遁世隐修的流派,以及一部分角度刁钻的怪人群体,同时也包括时代的淘汰者、避祸苟且者、安逸享乐者、自吹自嗨者等等社会脱节人群。
而俗世之学的源头则起于百家纷争的优胜者,是被彼时君王有所器重的显学思想,这些思想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显赫一时,留下深远意义,并且逐步迭代,传承理念也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以至于众所周知,少了几分高高在上的韵味。
至于武夫之学,其以“顶天立地”这种最为单纯的个人理念作为第三种修炼体系而存在,既不奉行儒,也不奉行道,看似与墨兵医农有所贴合,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自成一家。
这三种等级体系自被确立开始,就在一代又一代的前辈高人手中层层完善,也为了让它们有所对照,三种等级体系又有着相同的层级划分与数字标识。
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修士时代,平衡不同学派之间的术法理念,让这些理念有一个可以进行衡量的标杆,以便于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与进步。
显然,想要做好这一步,就要对不同学派的术法理念抽丝剥茧,将你的最高境界与我的最高境界进行剖析。
并辩论出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同时,还要对这些理念进行数据上的占比统计。
如果某些理念的占比过高,且易达成。
那么,这个理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低境界”,其将被写入“基础教材”当中,未来的“普通修士”一经考核就必须达到。
当然,如果某些理念占比过高,且不易达成。
那么,这个理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高境界”,其将被写入“高等教材”当中,未来的“天才修士”一经考核就必须达到。
另外,如果某些理念占比过低,且不易达成。
那么,这个理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附属境界”,其将被写入“选修教材”当中,未来的“所有修士”可以凭借兴趣爱好去完成。
显而易见,这种等级体系并不完美,它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了服务大众,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这种体系极不适用。
然而文明的发展就是这样,想要更好的推动进步,统一一切可以统一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御神洲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托,亦是修士社会必须跨过的门槛。
在此基础之上,现今的三大等级体系已经被堆叠到八个层级。
这也意味着体系的确立并不是固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修士的进步,若有横压一世之人能打破先河,其就可以创立新的层级,推动更为强大的修炼体系。
便以武夫之学而论,最初它被划分为二十境,分别为炼骨、提筋、移脏、活血、飞啸、取感、通力、意动、辟穴、决气、心虺、达生、缮性、营息、累物、形命、藏象、醒神、归元、穷府这几大境界。
可在确立这些境界以后,负责武夫之学工作组的人,又与方外之学、俗世之学工作组的人开了一场闭门会议,然后三方教授惊愕地发现:
你的体系划分怎么这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