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依旧轻柔地拂过江洲的石板路,每一滴都承载着故事的重量,轻轻落在方伊萍的油纸伞上,发出细碎而悦耳的声响,如同远古的琴音,在这雨巷中悠扬回荡。她踏着轻盈的步伐,每一步都似乎在与这古老的巷弄共鸣,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雨巷两旁,青苔斑驳的墙壁静默不语,却以它们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过往行人的欢笑与泪水。
就在这时,一阵更为清晰的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打破了雨巷的宁静。方伊萍缓缓转身,只见一位身着复古风衣,手持一本旧书,面容俊朗的青年正向她走来。他的眼神深邃而温暖,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那正是秦时昊,一位在电影学院中颇有名气的青年导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拍摄出了多部触动人心的作品。
“姑娘,可曾读过戴望舒的《雨巷》?”秦时昊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他停下脚步,目光温柔地落在方伊萍身上,仿佛她也是他镜头下不可或缺的一抹风景。
方伊萍微微一笑,手中的油纸伞轻轻倾斜,露出一双明亮如星辰的眼眸,“自然读过,这首诗让我对雨巷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秦时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他轻轻合上手中的书,走到方伊萍身旁,两人并肩而行,“那你可知,这雨巷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每次走进这里,我都能感受到灵感如泉涌,仿佛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未完的故事。”
方伊萍侧头看向他,眼中闪烁着好奇与钦佩,“这么说,你也是来寻找灵感的?”
“可以这么说,”秦时昊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正在筹备一部新电影,希望能在这雨巷中找到那份独属于它的韵味和情感。”
两人边走边聊,雨巷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渐渐变得生动起来。方伊萍分享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从台北来到江洲求学的心路历程;秦时昊则讲述了他对电影的执着追求,以及那些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他们的对话,如同这雨巷中的雨丝,细腻而缠绵,不经意间就触碰了彼此的心灵。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文字与影像之间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方伊萍突然停下脚步,望向远方朦胧的雨幕,“它们都能跨越时空的界限,让人们在不同的故事中找到共鸣。”
秦时昊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共鸣的光芒,“确实如此,我的许多灵感都来源于书籍,而我试图通过电影,将这些文字中的情感与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许,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艺术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