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了解香港的文化,一定要去到油麻地。而想要在一个地方尽尝中西美食,那必须去油麻地和佐敦交界的庙街。庙街的夜市里有最具港味的美食,也有着西式小点。李明在向酒店工作人员打听清楚后,决定在孙雅薇到来之前先去“探路”。离开酒店在滨海巴士站坐车,不超过二十分钟就到了天后庙附近。
李明觉得香港的小巴太方便了,除了小贵以外,别的没任何缺点。因为是周六傍晚的原因,小巴车上多了一些去往钵兰街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像是刚睡醒一般,瘫坐在小巴车的座位上,不停地看着手里的呼机。仿佛他们稍后会错过一场重要的活动一般,看看呼机,又看看车辆的行经路线,嘴里不停地抱怨着司机开得太慢。李明因为和其中一个年轻人对视,结果遭到了对方的言语“问候”。总的来说,这个时间乘坐小巴的人,没有了白天上午时段的那种温恭谦良,更多的是对周遭事物的厌倦不满,甚至是不屑一顾。
庙街没有夜晚。就像刘伟强在《庙街故事》里所讲述的内容一般,当尖沙咀的高楼渐次亮起霓虹灯时,庙街的一天才刚刚开始。李明沿着看似繁杂,但却有序的街道前行,两旁密密麻麻有几百个档位。有售卖手工艺品、日用百货、服装和书画。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的游客熙熙攘攘,商贩用多种语言吆喝叫卖,市井而充满烟火气。这里是香港最著名的夜市,李明心想一定要让孙雅薇来感受一次“庙街文化”。尽管地处闹市深处,多年来,庙街一直以出售平价商品为人所知,在各种浪潮无情的冲击下,庙街也正经历着转型与升级。
这里有香港市民的青春记忆,装满了香港的过去,而庙街商贩们与各行各业一道,也正努力奔向更好的未来。
当李明来到庙街牌坊,一队大陆旅行团在此集合。团客们拿出傻瓜相机,根本不顾及旁边商家和市民的眼神,对着目之可及的所有事物一顿拍照。随后,在吆三喝四的叫喊中,这些游客杀向了最近的“血拼之地”——玉器市场。当一名团客路过李明时,两人无意识的擦撞了一下,那名团客则头也不回的朗声道:“对不起啊~!”说罢,就继续和团友们高谈阔论的离开了。李明笑了笑并不在意,继续闲逛。
北海街、上海街、佐敦道和吴松街,四条街道包围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两边都是高高的唐楼,那破旧的楼面向人们诉说着这里近几十年的彷徨与茫然。唐楼中间,一条宽不过三米多的过道,两头各有一个红色的中式牌楼,便是庙街。
庙街的白天并不显山露水。水泥马路上,三三两两堆放着塑料棚布和钢管。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坐在凉茶铺看报纸,不时有身穿纱丽的南亚女子经过。茶餐厅的早餐时间还没有结束,一个三明治奶茶套餐,只需要不到三十港币,比港岛要便宜得多。往上看,唐楼正面的马赛克瓷砖已经剥落不少,大大小小的灯箱广告“旁逸斜出”,直伸到街道中间。一户挨着一户的“握手楼”上,居民自己用毛竹搭建晾衣架,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远看宛如“旧衣批发市场”。
直到临近傍晚时分,当挎着腰包的商贩们陆续到来的时候,庙街的一天才算开始。他们从附近唐楼的仓库里,拖出装满货物的推车,然后戴上手套,将堆在路边的钢管加以组合,支起杆子固定,搭出骨架后,再蒙上塑料顶棚。二十分钟后,一个个长约两米,宽只有一米的档口便出现了。天色渐暗,弥敦道的小巴站旁,下班的人开始排成长队,霓虹灯闪烁,属于庙街的时间到了。
档口一家连着一家,除了三个十字路口外,所有的空间都被商贩们占据。李明路过这些档口的时候,感受着这庙街的“吵闹”,摇头风扇的哗哗声、大排档后厨的锅铲声、卡拉OK馆传出的粤语歌声,伴着商贩用扩音器播放的吆喝声……庙街的夜嘈杂喧嚣。来往的人群中,以欧美和东南亚面孔居多。他们左看看、右摸摸,盯着这些商品出神,不时掏出相机拍上几张。还有一些则是三五成群的“古惑仔”和“南洋佬”,他们中领头的人举着手机,大声吆喝着什么。一些惧怕他们的商家,纷纷眼神躲避着。身着制服的巡警,慢悠悠的看着这一切。在他们眼中,只要没事情发生,今天便可平安下班,回家尽享安乐茶饭。
庙街售卖的货品,以日用百货和服装为主。发箍、小手包、手电筒、冰箱贴,单价不过几元到百元港币。同样的餐饮或服务,庙街都比其他地方要便宜一些。在这里,洗一整桶衣服,标价是十五港元,茶餐厅一个有肉有奶茶的套餐,只需要不到五十港币。正因为如此,庙街一直被称为“平民街”。很多旅行手册上,都将这里作为香港必去的景点。香港旅游部门在电视频道里,卖力的宣传着“庙街夜市”是香港十大景区之一。
在这里,有人们喜欢的经典港片所青睐的取景地。李明这时停了下来,拿出数码相机捕捉着霓虹灯背景下的迷人夜景。
在李明身后的灯光下,当地人辉仔端着餐牌,挎着一只腰包,站在宁波街与庙街的十字路口。当背着双肩包的欧美游客经过时,他用英语招呼,推着婴儿车的中国面孔出现时,马上切换粤语或普通话,如果面前走过眉心点着红的印度客人,辉仔会用印地语上前攀谈。穿着一身白色T恤,头发染成褐色的辉仔,今年22岁,在庙街的这家大排档已经工作了四年。他的职责是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推荐菜式,并尽可能的让游客坐到自家排挡内。庙街的大排档,用防雨的帆布搭起顶棚,沿街排上桌椅,出售的多是海鲜产品。潮州人擅长做的蚝烙、香港人爱吃的咖喱鱼蛋,以及每只足有十几厘米长的皮皮虾,用盘子盛好摆在路边,在各国游人面前“实物展示”。
辉仔的工作时间,与庙街的作息相同。每天下午五点多上工,晚上九点左右,人流量达到峰值时,是辉仔最忙碌的时候。而到凌晨一点半以后,行人逐渐奚落的时候,一些档口会选择收摊。因为游客众多,这里的商贩大多会说几种外语,不过只限于简单的推销和讲价用语。
辉仔盯着李明看了半天,知道这是名大陆客。于是上前用刻意拐音的“北京话”说道:“大……大哥!来看看啊,档里什么都有,蒸鱼活虾,新鲜象拔。全都很便宜啊,尝尝看啊~两份菜,老板还赠你啤酒啊~大哥~大哥看一看嘛!”李明笑着说道:“我确实饿了,你有什么好的推荐啊?要新鲜的,我不吃辣,也不喝酒。有没有饮料呢?”辉仔赶忙拉着李明,让到档口以后冲着里面喊道:“小妹,小妹啊!给老板安排吃得饱,吃得好的菜。”随后,辉仔又跑去路边招揽客人去了。
李明坐在档口的餐桌旁,看着条纹的折叠桌,桌上调味料拼盒像是每天都会擦拭一样干干净净。筷筒内的全都笔直笔直的竹筷,告诉着前来就餐的食客,庙街的档口究竟有多讲究!这时负责传菜的服务员拎过来一瓶啤酒放在桌上,上面扣着一个杯子。服务员翻开单页朗声道:“想吃什么?”李明怯懦的推了推啤酒后说道:“我不喝酒,我想吃饱点,有鱼、有虾、有炒饭就好。”服务员这时冲着身后灶上的厨师喊道:“发达哥,有鱼,有虾,有炒饭~他一个人。啤酒不要,换饮料!”厨师好像就是老板,趁着人不多的功夫,亲自从水桶里捞出一瓶镇着的可乐送了过来。然后客气的说道:“小妹今天本来有音乐课,周末太忙让她来帮忙,别介意!”李明笑着回应道:“没关系,没关系。我想吃蒸鱼和虾仁的炒饭。”老板这时兴奋的说道:“你是大陆人,过两天是要来看回归吗?你稍等,我这就给你去做。”老板开心的跑去灶台忙活去了。李明则趁着等待的功夫,观察起了周边的一切。
正当李明被这电影照进现实的场景所吸引时,一只手轻拍了李明的肩头。李明一回头看对方似是眼熟,但是忘记从哪里见过了。来人直接坐下朗声道:“小兄弟,一会儿坐我车回酒店!”李明马上想起了,这是送他们来香港的司机大哥。司机介绍自己叫林福荣,李明可以管他叫荣哥。李明赶紧招呼老板再来两瓶汽水,而荣哥则说道:“喝什么汽水?喝啤酒!”于是他喊道:“大声发,来一打啤酒。”正当李明疑惑的眼神看着他时,荣哥说道:“一会儿我手下开车送咱们回去。”李明点头应允着。
通过和荣哥聊天,李明知道荣哥就是宝柱哥请来专门保护李明的。因为荣哥专门跑得北上南下的客货运输生意,经常帮本社团和一些关系交好的社团运人运货,从未有过闪失,所以在社团里别人都管他叫“草鞋荣”。而因为草鞋荣在一些“社团大哥”被抓后,辈分自然提升了很多,所以除了其他社团叫他荣哥外,本社团小字辈的“四九”们都管他叫“荣爷”,其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档口老板一看荣哥到了,赶紧招呼女儿盯着饭灶上的蒸锅,拎过一打啤酒后说道:“荣哥,不知道他是你的人。这顿我请!”荣哥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自顾自的抽烟点着头。李明这时说道:“老板,我看这里很热闹。一直都这么热闹吗?还是只有周末才这么热闹?”老板大声发示意稍后,然后跑去端来蒸好的鲈鱼,随后又干净利落的炒制了一份海鲜炒饭。海鲜炒饭里有虾仁、干贝、墨鱼还有海参,李明看着炒饭里丰富的食材馋的直吞口水。大声发示意李明尝尝,李明一口蒸鱼入嘴,鲈鱼鲜美的味道直接躲开了调料的束缚直冲味蕾,而随后赶到的调料味道才慢慢将所有味道融合其中,在李明嘴巴里铺满开来。最后落口时的甘甜,则是鱼肉蒸制后的神之馈赠。李明一边点头,一边又夹了一筷子,吃过后冲着老板挑起了大拇哥。
而当李明往嘴里送入一勺炒饭后,李明才知道之前的夸赞还是太早了。葱头油打底滑热了海鲜,随后少油爆炒裹了蛋液的米饭,最后倒入食材并添加了潮汕人特有的调味料后出锅。李明感觉食材味道虽有融合,但是依然泾渭分明的让李明尝出了海鲜和炒饭各自的香味。就好像李明一把抓着海鲜塞进嘴里,紧接着有塞进了炒饭那般,香味肆无忌惮的挑逗着味蕾,让人有着再来一口的冲动。李明不等荣哥和大声发反应,早已将盘中米饭舔食干净。嘴里塞满炒饭的李明,紧皱眉头闭着眼睛直摇头,那感觉仿佛是在告诉旁人,李明之前那么多年的炒饭是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