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锲子(2 / 2)不及明月照我心首页

“鳌中堂太客气了!”

……

这鳌拜出生将门世家,他的伯父叫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大清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战功累累,是大清军功卓著的战将。从小鳌拜就以伯父和二哥为榜样,励志要比伯父和二哥,更骁勇,更善战。鳌拜打未成年呢,就从军了,当了兵后他很想立军功,作为名将之后,他自然也想争一争美名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之个人的努力,使他成为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之人。满族人的习俗,上马为兵、下马为民,鳌拜也一样,他从小就受骑射训练。恰逢皇太极要开脱疆土,征战四方。这会儿鳌拜还很小,虽然只是一个热血小青年,但却有强大的野心和抱负。当皇太极要攻打察哈尔布的时候,鳌拜立马冲到最前边。皇太极要打朝鲜,鳌拜又冲到最前面,反正每次出征,鳌拜都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边,立下了无数军功,深得皇太极的喜爱与信任。彼时他是军功卓越的大将军,击破明军,打败张献忠,干掉李自成的大顺军,鳌拜屡立战功,并且战无不胜。鳌拜逐步成为了,满清八旗将领里边响当当的人物。鳌拜可谓是大清的“开国元老”,军功显赫,所以自然在家中腰杆子硬,虽然年纪不是最长,但却被族人推举为族长。

宴席足足摆了一百多席,连桌布上的刺绣都栩栩如生,一看就不是凡物,并非普通绣娘所能绣出的,每个席位上都放有一个,豪华金镶玉的香炉,据说香炉是御赐的,也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一用。桌上还有鲜花、茶水、点心、水果,连茶具都是宫里的一整套汝窑茶具。泡着上等的名贵高山普洱。

坐在首席的遏必隆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氏道“看着桌布上的绣花,倒像是宫里的式样。不像市井所能买到的!”

鳌拜之妻赫舍里氏道“正是呢,就是宫里赏的!”

台上的戏子唱了两出戏,一出《杨家将》和一出《下河东》,唱完下台,鳌拜道“赏!”

鳌拜的儿子,纳穆福早已命小厮们准备好,好几大箩筐赏钱。听闻鳌拜说赏,连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到戏台上、地上、桌上都是铜钱掉落的声音,鳌拜心情大好。鳌拜府里,上至夫人、小妾,少爷、小姐,下至小厮,都是非常会察言观色的。一听见鳌拜说赏,纳穆福这边也赶紧说赏,因为要凑这个热闹,给长辈捧场。小厮们也动作麻利,齐刷刷抛洒出去,让鳌拜开心。

撒完钱,纳穆福遂起身,小厮拿着一个汝窑茶壶跟在纳穆福身后,先至遏必隆这边,躬身取下杯子,小厮顺势给他斟了一盏茶水,原来是到了敬茶环节,纳穆福一一给长辈们敬茶。据说每年过年都是这个流程,纳穆福一起身,小厮就知道要干什么了,对流程熟练到行云流水般。

虽然说这纳穆福在外没什么好名声,是个不学无术,只知道厮混烟花场所的风流好色之辈,但是呢,是大家族出来的孩子,正如鳌拜所说的,我不管你怎么样,大家族出来的孩子,礼节,你必须得给我熟练熟,你必须得给我拿得出手!你再淘气,你再爱玩,再喜欢寻花问柳,在这种大场面,你必须得给我拿的出手!身在京城中的遏必隆夫妇自然也是对纳穆福的德行有所耳闻的,所以自然不打算把两个女儿嫁与纳穆福,虽然极尽讨好鳌拜,但那只是为了求生存。眼下,大女儿在襁褓中就已经连同奶母,一起被接入了宫中,由太皇太后亲自抚养,今日过年才放她出来,与家中团圆,日后定然是要嫁给王公贵族的,断断不会嫁与鳌拜这不争气的儿子!小女儿也还未到成婚年龄,双方认个义子义女无伤大雅,还能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结亲的话,遏必隆有自己的小算盘。

……

倒是敬茶到鳌拜家本家族,外来的亲戚们,非常的受宠若惊,忙道“哥儿,快请坐着吧,何必多礼。”想必她们定是第一次参加鳌拜府这么大的,这么隆重的过年仪式。当时这些边角料亲戚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啊,他们想,哇,这大家公子就是不一样,如果我们家的女儿能嫁到这样的家里来多好。因为她们属于鳌拜的远亲,对家中的富家公子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再加上她们本身和鳌拜也不是一个阶层,要不是还稍微沾点亲戚关系,这样大的场面是这辈子都不会见到的。他们属于鳌拜的穷亲戚,生活过得比较拮据,来到京城投奔鳌拜,所以更是挤破脑袋也想把女儿嫁到这里来。

“贵公子乃人中龙凤,真是一表人才!”遏必隆一波彩虹屁先上来夸一顿鳌拜的儿子。

“遏大人太客气了,你的两个女儿也是被调教的极好的,将来定帮你牵针引线,让她们都进宫做娘娘!哈哈哈哈哈哈!”

“那就太谢谢鳌中堂了,我这一脉就是无儿子,是个遗憾,现如今有了这义子,真是太妙了!”

……

宴席快要结束了,突然,紫禁城里却传出了悲乐。太监小厮来报,叫鳌拜、遏必隆火速入宫,商讨大事。这么晚了,能有什么大事?况且大过年的,鳌拜和遏必隆有些摸不着头脑!人群哗然。鳌拜心想:这悲乐,可是皇家死人才会响起的,难不成,太后殁了?没听说太后生病啊?

“只叫了我二人吗?”

“还有索尼大人,和苏克萨哈大人。”

“苏克萨哈那个卖主求荣的老匹夫也在!也罢,定是宫中有大事,不然不会奏起哀乐!遏大人,我们赶快出发!”

进了宫才知道,是皇帝驾崩了!此刻太后已经封锁了消息。那么,一个惊天动地大问题,就是皇位问题。太后召他们来,就是一起来商量的。至于顺治皇帝怎么会死,密报来报,皇帝近日御驾亲征,这一次战役中,延平王郑成功用火炮直接將皇帝,打死在厦门船上的。连尸体都没留下,甚是残忍。皇帝被杀后,就死在了延葬岗。甚是凄惨……

太后道“我们这对孤儿寡母可怜呢!先帝去后,众皇子虎视眈眈!他能登上皇位,那是是因为众多势力,多方妥协的结果!选择了势力最单薄,年龄最小,又无甚根基的他,来做皇上!于是,福临从小就担起了江山重任,他年龄小,气场弱,压不住权臣。我说的这位权臣是谁,你们都清楚!就是他的皇父多尔衮!他死后被挫骨扬灰其实一点都不冤枉!因为多尔衮在世时,天天当众骂小皇帝是废物,骂了那么多年,他还只是个孩子!又是当朝天子,哪能经受如此侮辱!于是他就拼命的想要证明自己。觉得自己祖先弓马打天下,自己却靠着他的额娘才登上了皇位,他太想证明自己了!被多尔衮压制时间长了,这才刚亲政没多久,就急于立功,去御驾亲征!虽然是九五至尊,可也不是铁打的人,他也是个血肉之躯!在宫里,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出去打仗,又没谋略,被老奸巨猾的郑成功,一上来就干掉了!这消息一旦传出,恐伤我皇家颜面,满清皇帝被汉人用炮轰死,多丢人啊,多长汉人志气啊!家丑不可外扬!今日之事,你们定要守口如瓶,极力隐瞒。不许向任何人吐露半个字!”

四人齐声道“请太后放心,我等定会守口如瓶!”

“我满人都是马背上打天下!我儿福临也是个马上皇帝!多尔衮死后十年,南明才灭亡。我大清入关后,南明一直占据半壁江山,和大清隔江而治。可南明虽灭在内战,但也少不了顺治皇帝的指挥!他亲征前作了一首诗: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你们听听,小小年纪,竟像个小大人一般了!他对你们更是无比信任与依靠,这次他去了,也是你们的失职!”说罢太后一拍桌子,面露怒色。

四位大臣叩头道“还请太后息怒啊”

鳌拜上前一步,跪下道,:“太后息怒,我等有错,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得赶快议一位新帝,才是正事啊。”

遏必隆也随声附和道“是啊太后,眼下重中之重,要赶紧选定继承人!”

太后道“鳌拜说的好,今日叫你们来,就为了商议这事儿。”

索尼道:“微臣认为,哀乐应该停下来,郑成功那老匹夫,说不定他还不知道炸死了谁,只要我们密不发丧,郑成功就不会知道他炸死的是当今皇帝!也就没了利用到舆论的武器,也可让他错事战机。听说他现在已经撤离了厦门,前往琉球了!我们就慢慢出兵和他斗,耗也耗死他!最后在新仇旧恨一起报!”

躲在帘子后偷听的玄烨,此刻握紧了拳头暗暗心里想着:父皇就这样去了!以后皇儿没有父皇了!儿臣定要为父皇报仇!

太后不慌不忙,喝了口茶水道“无妨,皇上生前最爱董鄂妃,不如就让她殉葬,但愿在阴间还能对皇上那么的百依百顺!这宫中该办一场丧事!只是不能以皇上的名义办。”

四位大臣秒懂,苏克萨哈拍马屁道“太后,真乃人中龙凤,果然是个好办法。又全了皇上的葬礼,又能遮天蔽日!不过臣斗胆请谏,还望太后莫要怪罪。董鄂氏,属于我正白旗旗人,我,苏克萨哈,正白旗旗主在此,请太皇太后开恩,董鄂氏逝后葬入清孝陵,请太皇太后追封她为皇后!”

“允了,念在她恭敬孝顺,追封为孝献皇后。”

“知道为什么秘密传你们来吗?哀家找你们来,就是来商谈立皇位的事情!你们都属于上三旗,以前福临在的时候,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的,身份地位是一等一的高!如果以后,宗室亲王当了皇帝,那么新皇首领之旗的地位就会直线上升,而到时你们的地位就会下降。你们不希望自己在朝堂的地位被动摇。哀家也一样!不论是福临的哪个儿子继位,哀家都会是帝位稳固的太皇太后,但若是宗室亲王继位,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必定会尊其为皇太后,那哀家这个皇太后就会陷入尴尬境地,甚至哀家以后的晚年生活,也得仰人鼻息喽!,看人脸色喽!一个不小心被新帝猜忌,死于非命都说不准!哀家一生要强,断不会允许这等事情发生!”

四位大臣面面相觑,瞬间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也坚定的和太后统一了战线。

……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董鄂氏从小就饱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和熏染,竟没了满族女子的豪放不羁,多了几分江南女子的柔情。董鄂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平日里更是喜欢诗词歌赋的悟性极高,非常具有文艺气息。也很擅长书法,有一种独特的江南女子风韵,性格温柔软弱,也很善解人意,皇上喜欢的正是她乖巧的这一点。因为皇上从小经历了,自己母亲和多尔衮的不正常关系,所以不会真正信任任何女人,找了个蒙古皇后还非常的粗鲁强势。董鄂妃,本来就是皇上用抢别人妻子,来弥补自己平衡的。而且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这董鄂氏也是正白旗人!董鄂妃18岁时,有一次命妇进宫的机会,被皇上看上。虽然当时她是有丈夫的,丈夫是正白旗军官。因此事丈夫被逼自杀,董鄂妃就进宫了。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刺激过了后的皇上,从董鄂氏怀孕后,就再也没有宠幸过她,而且她还不幸流产掉了,也是个悲剧的女人。可她的悲剧还不止如此……皇上废了一个蒙古皇后,马上又得立一个蒙古皇后。顺治皇帝气死了,所以刻意抬举董鄂妃打压蒙古皇后。蒙古皇后有太后,和背后的蒙古势力,自然有恃无恐。可董鄂妃却没什么特别硬的后台,只能每日里忍辱负重。自己只能靠讨好皇上活着。知道皇上不喜奢华,堂堂一个皇贵妃,连银器都不用,用骨角装饰,很多命妇都嘲笑自己,说自己寒酸,可那又怎样?皇上开心就好!但没想到,这件事惹恼了太后,觉得我丢了皇家颜面。于是,我成了成了太后和皇上斗法的工具人。蒙古皇后后台够硬,可我什么都没有。哎,我虽是庶出,母亲早亡,但父亲对我好,我都是知道的,自己能被皇上宠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不该奢求太多。所以我时常带病伺候妃子,月子期伺候了太后两个月,平时日常也是跟在太后身边伺候,刚丧子,皇上就又让我带病伺候皇后。在太后、皇上、皇后眼里,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皇贵妃,我就只是个皇家的奴才,做什么都是应该。我无故担了宠冠后宫之名,无故招怨。眼下命运多舛,我的身体在皇宫里拖垮了不算,孩子也没了,还要给皇上陪葬……

太监来董鄂妃宫里宣旨,董鄂妃只淡淡的说了句“终于解脱了!”就毅然服下送来的鹤顶红。她临走前,是笑着走的,可算熬完这辈子了,功德圆满!可能这位备受瞩目的贵妃,进宫就是奔着死去的吧,可悲可叹!生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都是悲哀的时代产物,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贵妃。嫁于帝王家,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是为了自己背后的家族利益。全靠讨好皇帝而活着。也许帝王之爱本就浅薄,毕竟后宫那么多妃嫔,这个死了,有那个,怀念追封,都是怕被人说刻薄寡恩罢了!董鄂妃又美貌又聪慧。因为她是出生正白旗,以前正白旗的旗主是多尔衮,皇上就把对多尔衮的怨愤发泄到无辜的她身上!董鄂妃有许多无法言说的痛苦!或许顺治是喜欢董鄂妃的,但这也没碍着他把董鄂妃当抵抗博尔济吉特氏的前锋,故意装作很宠董鄂妃的样子。把董鄂妃推在人前,架在火上烤。终归,董鄂妃是去了,也是一场解脱……

从皇上的角度来说,他的身份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男人。他后宫的各个嫔妃的身份首先是下属,然后才是妻妾。董鄂妃作为一名下属来说是最令皇上满意的,所以最受宠,所以董鄂妃才招来六宫怨妒!以至于太后处处针对她,而后宫无一人为她说话,最终落个陪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