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北戴河采风(1 / 2)1979文艺时代从高考开始首页

临近中午,黄安仪、刘学红两人如约而至。

逛了一上午商店,两人一进四合院,仍然精力十足的到处欣赏。

院子里的房间、家具都品头论足点评一番。

直到欣赏完所有房间,她们俩才坐在客厅里,喝着凉开水,开始喊累。

张旭笑着摇摇头,对女人逛街能力,这种无敌的天赋,他深表佩服。

刚才把菜买回来后,张旭就带着陈思旭和王卫国,把中午需要用到的食材准备好了。

只等人到齐了就开始做菜。

现在黄安仪和刘学红逛街回来了,客人里就差顾华一个人还没到。

眼看时间快到中午十二点。

张旭就请陈思旭到胡同口迎一下,怕顾华找不着地方。

他则喊上黄安仪和刘学红,进厨房一起做菜。

说起这个年代,做饭这门手艺几乎人人都会。

经济条件有限,挣点工资不容易,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家解决。

甚至社交应酬请客,也是在家里举办。

久而久之,再不会做饭也锻炼出来了。

更别说,下乡当知青,更得自己做饭。

人多好办事,不一会功夫,排骨也炖熟了。

等顾华到了,就可以炒菜吃饭了。

又等了一会,陈思旭带着顾华进了院门。

一进院门,顾华就连连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让大家等久了,我去买了两瓶酒耽误时间了。”

说着,顾华把手里拎着的两瓶茅台递给张旭。

“华哥,怎么买这么贵的酒,你这也太客气了!”

张旭大感意外的说道。

茅台一直都紧俏,后世紧俏是因为企业的营销策略造成。

而这个时候,却是因为计划经济的供需关系问题造成的。

即便有货,拿着酒票在供销社买,一瓶茅台酒都要八元。

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则需要十三块五一瓶。

价格贵了许多但是不要酒票。

最惊人的是黑市价格,一瓶茅台被炒到一百四十元。

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接近三个月工资。

哪怕是七八十年代,茅台酒这种产品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也是十分遥远的。

从这时起,茅台就开始在涨价的路上一路狂奔。

不管是从哪个渠道买的茅台,顾华这人情送的都有点大了。

“你也知道我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爱好喝酒。前段时间正好有燕京朋友给了几张酒票。”

说着,顾华哈哈一下,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这酒既然买了,咱们今天就把它喝光,别管值多少钱。”

请大家吃饭,张旭不可能不准备酒。

他提前就在华侨商店买了一箱茅台回来。

顾华既然又送了两瓶,他也只好无奈的收下。

客人们来齐,张旭连忙进厨房开始炒菜。

他自己是川省人,来燕京这几个月很少吃到辣椒。

今天自己能开伙了,做的菜除了照顾黄安仪和刘学红,这种不能吃辣的人。

专门做了两道重油重辣的菜。

一道是麻婆豆腐,一道是水煮肉片。

两道菜上面全都铺满了辣椒和花椒,红彤彤一片。

作为西南F4之一,湖南人同样无辣不欢。

顾华看到这两道红彤彤的菜一上桌,顿时眼睛一亮。

还没等他开口。

陈思旭先叫上了,“张旭,怎么这两道菜上面全都是辣椒,看不到是什么菜啦!”

“辣椒就是菜啊!”

顾华说着,不自觉的吞了一口口水。

王卫国陕西人,吃辣椒也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