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我们这些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课基本学完了一半,以后我们学习的小短文,将越来越长,也将要开始学习古诗词了。不过,在正式接触那些之前,我们先学了两个很有趣味的小短文。
第一个短文题目是“小猫种鱼”
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农民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
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他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
这篇小短文我还记得小猫种鱼的这一段。老师领着我们学这一段的时候,我们是清楚小猫咪是不可能收获很多小鱼的,因为小鱼不可能做种子。但我们是小孩子呀,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会在课上或者课间打开脑洞:
小鱼埋进土里后,应该会先长出一个小树苗,慢慢地长高,然后长出一些枝杈。到秋天,每个枝杈上会挂上很多小鱼。小鱼毕竟不是水果,它不是由青转红,它应该是先白色的,慢慢长出鱼鳞,逐渐变成一条像水里的游动的鱼那样。最好是在成熟前能够不断地摆尾巴。
等慢慢要成熟时,结在小鱼树上的鱼儿果实慢慢变成油煎过的那种黄色,还飘着肉香味。这时候,小猫就可以过来收获这一年的成果了。
光去想象这棵树和树上鱼儿的样子,我差不多就能够浪费1节课的时间。未来的某一个无聊的课上,我可能还会花时间,把树的样子想象的更奇特一些。
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老家的粮食种植属于地理课本上说的“二年三熟制”,虽然种出来的小麦和水稻的量很大,但其实味道一般般,这是我长大后吃到外地的粮食以后的感受。但这些家乡的土地产出的粮食把我养大,它是我的家、甚至说我们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地里播下种子,以后遇到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事情。
村里每家每户分了不止一块土地,所以大家基本上会将大部分土地种上水稻或小麦,留一小部分种点经济作物,比如花生、玉米。但我小时候,村里不存在所谓的经济作物。花生、玉米都不是为了出售的。种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丰富家庭的餐桌。像玉米、花生算是家里的小零食,会一年的某个阶段吃一下,这样就不用天天吃大米、馒头了。
不过,收获的时候,对于小孩来说却不是开心的事情。因为需要我们出力了。
奶奶家的旁边一块地就种的花生。那一天,我和妹妹被要求陪着一起挖花生。我俩一人一个小铁铲,在每一个秧子下面挖。爷爷会在我们挖过的坑里面再翻翻,看有没有花生没被挖出来。
记忆中那是一个漫长的下午,我忘记自己因为什么原因嗓子哑了。挖了好久,我想回家,我用我哑掉的嗓子大声喊爷爷,可怎么也出不来声音。后来怎么了我已经忘记了,我只记得我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的嗓子和远方我爷爷站起身来看我的样子。
不觉,爷爷离开我已经13年了。时间过的好快。
比起花生、玉米成熟,我还是更喜欢小麦和水稻成熟。因为村里的小学会放假。这个假期是不属于寒暑假的一部分,是专门为收割庄稼而设置的假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全国统一。因为后来读大学、读研究生,我问了一些同学,他们没听说过。
因为村里小学的教师也是农民,他们也要收割自己田里的庄稼。每家每户也都要在天气好的时候赶紧收割,若遇到大雨,未及时收割的庄稼会潮湿、发霉,时间拖久了肯定还会直接发芽了。这样的话,半年或者说一年等于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