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合适的人在一起,你只会更寂寞。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
抑或其他的人际关系。
这是大河新近的感悟。
在街上散步的时候,大河遇到了一位女性学者,我们姑且称她为缓步行者。
当时大河正在认真的观察一只一闪而过的蜥蜴,缓步行者从旁经过,想要问大河在观察什么,但又觉得似乎有点冒昧,于是缓步走过。
后来大河想要去河边,但不确定自己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看到迎面走来的缓步行者,便问道:请问去河边是这个方向吗?缓步行者摇摇头,好像只有那边才可以通过。于是两人同行一段。
又同行一段。
又同行一段。
从傍晚一直同行到了晚上九点。
行者很瘦,南方人,脸盘白净,中等身高,瓜子脸,眼睛很精致,但笑起来的时候皮肤的样子有点奇怪,让大河不禁怀疑是不是她动过脸。学者也会动脸吗?
行者在做调研,于是提出各种问题,大河一一作答。刚开始还觉得新鲜,但到后面就觉得有些疲于应付。但是行者很热情,她似乎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调查研究中,对方的情绪对她来说不重要。又或许是,大河表现得跟ta心里想的并不完全一致,虽然ta心里觉得很疲惫,但外表却表现得很热情。心口不一,很多人都这样吧。想要给对方留下一个热情友好的印象,虽然明明今后再相见的几率微乎其微,何苦累着自己呢。
当晚上九点多大河终于回到酒店的时候,如释重负。
在分开的时候,行者很热情的说,加一下微信吧,大河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因为一般路上遇到的人,主动加微信,都代表着对你某一种程度的认可,大河这样想,但其实也许并不是这样子,是自己的一种自我陶醉而已。其实对方只是想要增加一个调研对象,你对她来说其实只是一个路人,而且是一个不怎么知道拒绝的路人,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对话不一定有价值,但态度很好。
“你想要去ZKY植物园吗?”行者这样问到,“去的话叫上我哦。或者你还有什么其他要去的地方,也可以问问我去不去。”行者很热情的说,她似乎是担心大河一个人去寂寞。想要互相作陪。
为什么一定要尽量找个伴呢?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四处闲晃是多么自由自在啊。为什么没有人能理解ta呢。大河想到。
每到一个城市,每次打车。“一个人出来玩那?”“嗯”“那多无聊啊,怎么不找个伴一起出来?”刚开始大河还找几个理由随便搪塞,问的多了,大河都烦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笑了之。
很少有人能理解大河超级爱一个人四处闲晃这件事。每次都要说,哎呀,朋友们都在挣钱没时间呀。或者编造出一个老公出来,老公和孩子在家上班上学呢。为了减少后面的麻烦对话。
分开之后,大河独自玩了三天。
也并不是完全独自。有时与路人相遇,互相闲聊几句,便各自分开。
有时与同一目的地同一项目的游客短暂相处,做半天的朋友,相谈甚欢,然后各奔前程。
相处时开开心心,分开时,伤感一会儿,整体自由。
在快要离开时,大河觉得,毕竟已经答应了行者,说要一起去植物园。虽然即使失约,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损失,但心里的强制道德感逼迫着自己,主动在微信里跟对方说:我明天要去植物园,要不要一起呀?
说到微信,又要说到人性。虽然有些人貌似很热情随和,但其实内心心存戒心。比如主动找你聊天加你微信,但当你顺手点开对方的朋友圈时,发现两杠中间一个点,或者,虽然有朋友圈,但是停留在好几年前的内容。前者是设置了只聊天或不让他看你的朋友圈。后者,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大河就不太清楚了,ta推测,对方应该有两个微信号,而这一个,应该是从几年前就不经常用,又或者,只是用来加类似陌生人那种的号。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对,谁还没点戒心呢,但表面的热情主动与实际的小心谨慎形成的对比,让大河觉得很有趣。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大河早早的到了客运站,自己买好票,准备自己上车,想着要是行者迟到了,那ta就可以理直气壮堂而皇之的自己去了。可惜,行者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是。
上了大巴,大河提议分开坐,行者问:为什么呀?“我太胖了,两个人坐一起挤得慌”,大河随便找个理由,“可是那样两个人就没办法讲话了呀。”大河没说话,ta根本不想和任何人讲话。坐车时讲啥话呀,看着窗户外面发呆不好吗?
那个车,真的是颠,一路上,好几次,差点把大河从座位上颠起来。速度又快,飞速的颠。
窗外,是奔流不息的LC江。后面,似乎有人在唱歌,大河觉得是行者在轻声哼唱,但等下车后问她时,她又并不承认,只是说自己在思考。等到后面,大河发现,两人沉默时,行者都会不经意的哼唱起歌曲。所以大河觉得当时在车上时就是行者在后面哼唱,只不过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到了植物园门口,有个临时客车票务点,工作人员说,要提前买票,随时乘车。
这个规矩倒是挺新奇的,对于大河来说。提前买好票,然后在晚六点之前,凭票随时乘车,有点像景区里电瓶车的规矩啊?类似于把整个XSBN当做一个大的景区,而这里只是景区里面的一个小观光点而已。
大河很爽快的买了返程车票,但只买了一张。行者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
大河挥挥手,来呀,来买返程车票呀。
行者不动。
大河走过去,去,去买回去的车票。
“哦,我还以为你帮我买了呢,”行者说到,“还是自己买自己的吧”大河回答。
行者慢慢的走过去,很迟疑的样子,“我还想去民族园,买了这个可以坐吗?”“民族园离这里远着那,下了车之后还要再打车十公里到市区。”“诶,可是我看民族园就在附近啊,”行者打开手机地图确认,“没有,民族园离这里远着那”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的说到。大河觉得工作人员话语的可信度高一些,毕竟他们是本地人,行者可能看错信息了吧。
在那里考虑,纠结,疑虑了挺久之后,行者有点不情不愿的也买了一张票。
后来等走出植物园的时候,行者说,思考良久似的:其实我们不应该那么早买票的,理由是,万一我们中途把票丢了怎么办,不就坐不了车了,或者还得再花钱买。大河觉得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因为现在毕竟是这里的旅游淡季,无论什么时候出来,其实都是有车坐的,卖票人员只是想早卖票早拿到钱而已。谨慎,思考,有的时候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