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学校响应广大学子的需求,在部分教学楼开辟了24小时不间断的自修空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求知的道路。
消息传出不过瞬间,所有的自修室内便已座无虚席,甚至有学生以校为家,携带着简朴的被褥与温暖的热水壶,累了便在教室外的走廊轻轻铺展开一方小天地,短暂休憩,只为更快地投入下一轮的学习激流中。
苏艳红,一位心怀理想的年轻记者,她目睹了这一切,心中的火花被瞬间点燃。
“徐组长,我想提出一个构想,关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系列深入访谈,尝试从中提炼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与思考。”
在某个静谧的午后,苏艳红向徐露吐露了自己的计划。
徐露,作为团队的领路人,深知苏艳红的敏锐洞察力与深邃思考,自然对此提议抱持高度兴趣。
“大学生访谈吗?你打算如何切入,这个系列想要传达的核心主题又是什么?”
徐露追问,她的双眸闪烁着对苏艳红潜力探索的好奇与期待。
“自高考制度的恢复以来,大学生这一群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类媒体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
苏艳红眼中闪烁着坚定:“我意在探索他们为何选择踏上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及他们对于未来,对于毕业之后那片未知世界的憧憬与规划。这个系列,我想以‘新时代大学生’为主题。毕竟,高考选拔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当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作为肩负重望的大学生,又能做何贡献,又应有何作为?这样的探讨,无疑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说起来,这事儿原是与苏艳红的生活轨迹并无太多交织,但她的心绪却莫名地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不仅同住屋檐下、情深意重的室友段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微妙变化,就连平日在大通社里仅限于礼貌性微笑的同事们,也不禁投来了关切的目光。
其中,有的人在心底暗暗揣测,或许苏艳红是因为承担了过于繁重的专题报道任务而显得疲惫不堪,不禁心生一丝窃喜,暗自期待着看这位素来游刃有余的同事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
“在构思新的文章吗?”
秦沐枫踏进家门,瞥见苏艳红伏案疾书的身影,不由自主地发问。
此刻,苏艳红思绪如潮,文思泉涌,仅能抽出一丝间隙发出一个简短的“嗯”作为回应,随后又迅速沉浸回那片由字符构建的浩瀚海洋。
秦沐枫心领神会,知道此时不宜打扰,便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细心地将门轻轻带上,留给她一方静谧的空间。“爸爸,妈妈在书房做什么呢?”
小儿子秦雨见状,满眼的好奇,低声探询。
“你妈妈正在创作呢,我们还是别去打扰她吧。”
秦沐枫的声音柔和而充满理解,同时轻声叮嘱,“你们也尽量保持安静哦。”
两个孩子都深知妈妈身为作家的那份专注与不易,尤其在创作时对于宁静环境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