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81方兴未艾(1 / 2)重生在海洋时代首页

在粤西的层叠的山脉中,有一只队伍冒着蒙蒙细雨在山道间蜿蜒前行。

当队伍的先锋转过一个山脚的时候,发出了一阵欢呼之声。队伍中有一个身穿所以举着一面绿底金日旗帜的人长长吁出一口气。

雨丝依旧如短短的牛毛从天上落下来。林玉册阴沉着脸一声不响的跟在林夕身后,四处飘散的的烟雨里走进夹在两山之间的一座村庄里。

随着队伍的逐渐到达,那些盖着草帘的牛车马车都卸下了牵引牛马。

这些牛马都被安排在村庄中的牛棚中,牛马棚不够,甚至有的村民将柴房让出来。

他的当队伍安顿完毕之后天空中的毛毛雨渐渐变成大雨点。

暴雨滂沱的笼罩村庄时所有的人已经躲到茅屋或帐篷中。

林玉册终是憋不住了,他像自己的叔叔林夕抱怨道。

“二祖父要求继续征伐山里的瑶民,叔叔怎么不出言阻止,而且还积极符合这个不合理的要求?”

“不晓得被称为及时雨的林玉册,居然会反对家族做出的决定?”

林夕一边整理的自己的被水淋湿的衣服一边对着林玉册玩笑般说道。

“我虽然为人慷慨,可也不是良莠不分,什么人都帮呀。山里的这些土司和债主都管理着自己的属民虽然和我们有所冲突,但是双方都是朝廷的从属。

在侄子眼里这土司都十分的顺从,跟我们家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僵硬。只是眼下山里发生旱灾,所以才和这些村子发生冲突,抢夺土地,只要天气转好,或者他们得到了充足的物资就会退走,没有必要打生打死。

人活世上总会一些马高凳短,一时不凑手,有个落难的晨光,对不?秦琼卖过马,杨志也当过刀!”

“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为了回答林玉册的疑问林夕把中山狼一段文字念的出来。

“十一叔的意思是山里的那些土司就是一只只中山狼,脑后还长着反骨。”

呵呵呵林夕笑了笑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对他说。

“阿册呀,这里就简单道理。要知道海候伯父吃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都多,而且他们也不会害我们这些小辈不是。

你叔叔虽说是书呆子,却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呆,科场之路绝了左思右想,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走武官的道路。

现在伯父给我们这一个上战场机会虽然是运输粮草那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不是把大军的粮草都交给了我们,难道不应该趁此机会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带兵吗?”

林玉册虽然不满意林夕给自己的这个回答,但他还是接受了。他从自己的皮质背包里拿出了一块黄色的干粮放到口里嘴里咀嚼。

“我敢断定,咱们这次军事行动一定是取得不了多大战力,而且用于收纳山里那些汉奸的粮草物资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好好好,打狗就打狗吧,反正东西都已经给出去了。”

临时别发这是澳洲了喝水抚衍这第一侧突然他看见林玉册吃的东西。

“把你吃的东西给我两块儿。我就不吃他们发现的那硬邦邦的粮砖了。”

林玉册抬头看看林夕无可奈何的又从皮包里掏出两块干粮交给了林夕。

“我说十一叔,你负责生产这些粮砖,你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爱吃。这事情干的有点儿过分,即使为了节省粮食也没有必要弄得这么难吃?”

“临出门时,奶奶也就塞给我这几十块,说是防个万一。没想到这个万一还没碰到,就会让你给吃光了!”

林夕叫着手中的特制的梁砖,这些粮砖是给林府中的那些被荒的粮食,因为他毕竟没有现做的好,饭菜好吃,所以都留了下来。

也不是绝对,有些粮砖有些被林月华拿出去交给他的那个白马义从作为军粮。还有一些被林月华和她的那些随从当成零点的吃了。

刚才林玉册的一些抱怨当中有一些是他的认知错误。

这次出兵并不是林海侯一力坚持,而是林夕通过劝说让林海候组织的一次军事行动。

当时林夕说的林海候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林夕向林海候表明粤西山中这些土司看外面这些卫所军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亲近大明的土司。

而林家被封为勋贵之后,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大个的土司。对山中的土司就要采取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动作。那就是用力量来说话,必须保证一次军事展示,让他们知道林家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然你想在这一带站住脚,就要对面对山中的这些土司的不断的骚扰。

这是在山东的土司,营养不良,山中的这些汉族的老百姓看来林家也不是来保他们的力量。

怎么办?我们必须表示出和当地卫所不同的态度。我们林家在此地缺少根基。这些山中这些老百姓,尤其是汉族的老百姓可以作为我们的基础。

为了让老百姓占到我们的一旁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欺压他们的山中的土司也必须对他摆出强硬的态度。

也就是像那些土司表示这些不在官府编户齐民的下汉族百姓的是处于我们林家势力的保护之下的态度。

林夕第二个说服林海侯的原因。就是在粤西两广地区有一个非常恶劣的民俗。

那就是血亲复仇,但凡事都有两面。这种习俗就是出自国人的侠义精神和好汉文化。

可是这是出自于春秋时代的一种风俗的雨林越是靠近边境地区,这种出自远古华夏文明的精神存留越是强大。使得因为这种习俗制度可以时刻的保护在南移杂处地区汉族百姓的利益,也没有丢掉那残留在你内心深处的血勇之气,就在他们面对外敌侵略时保护自己的家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汉民族是一个怯懦的民族吗?当然不是。咱们有句老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在乡村当中如果导致凶手的罪恶得不到相应惩罚,正义不能完全伸张的话,那些受了冤屈的被害者亲属,只要不愿意妥协,是可以私下对仇人展开报复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血亲复仇制度。

这种制度兴盛于春秋两汉,一直到现在还未绝迹,而且它在很长时间内几乎成为了一种被赞赏和鼓励的潜规则。

甚至就连孔圣人都说,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大概意思就是,即便已经过了10代人,过了数百年,但你仍然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制裁你的仇人和他们的后代。

在礼记曲礼上中,曾描绘了一个简单易懂的复仇概念。为父母妻儿报仇,不共戴天。仇人不死,则穷追不舍,虽远必诛,为兄弟姐妹报仇要念念不忘,遇到仇人,必须拔刀相向,以命驳之。

为朋友报仇,当铭记于心,只要仇人不离开这个国家,就一定要追究到底。

这可不是说古人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在古时候,这恰恰是一个人有血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