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百年泺口水文站、老济南大集
在古老的泺口渡口,有黄河上唯一的一个百年水文站,泺口水文站。
据《山东黄河水文志》记载:1919年3月,顺直水利委员会在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镇设立泺口水文站,这是黄河干流上修建最早的水文站。
泺口水文站的首任站长是章锡绶,在他的带领下,几个站员于1919年3月11日开始观测水位,4月11日开始流量测验。当年10月13日,泺口水文站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旋杯式流速仪测流,这是黄河干流上第一次使用流速仪测流。1920年3月1日,又开始含沙量测验。
后来,由于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战争爆发、黄河改道等因素,泺口水文站长期举步维艰,工作时断时续:1921年9月,泺口水文站更名为水标站,1928年恢复泺口水文站名称。
1930年2月因移交停测,1930年11月恢复观测,1937年因战争又停测;1938年黄河改道,山东黄河断流,泺口水文站停用;1939年1月经伪建设总署重新设立,1945年7月再次停测。
1947年1月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重新恢复泺口水文站。
1947年5月,泺口水文站恢复观测。在这段时间里,泺口水文站有流量整编资料的年份只有12年,有含沙量整编资料的年份只有7年。
新中国成立后,泺口水文站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从1953年起,泺口水文站相继经过扩建、改建、合并等,先后更名或隶属泺口水文分站、泺口水文总站、郑州水文总站、位山库区水文实验总站、位山水文总站、山东黄河河务局水文总站、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水文总站等。
199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水文总站更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泺口水文站遂隶属至今。
据介绍:100年来,泺口水文站的测验水平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变化、提高,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
人工阶段:泺口水文站刚设立时还是民国时期,受制度、经费、科技水平等限制,河上测流没有测船,全靠人力,测验历时长,测验资料质量低。
木船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只有木质测船,采用一锚一点法测流,设施设备简陋,操作费时费力,1957年,使用了长缆水力绞关移渡法施测,一锚可横向摆进100米左右,窄深河道两三锚即可完成,由此开启了从人力向半机械化时代的转变,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过河缆道的建成。
吊船缆道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相继建成并改建吊船过河缆道,同时用钢板船代替了木船,加强了安全保障,缩短了测验历时,测验条件得到初步改善。
吊箱缆道阶段:2007年12月,建成重铅鱼过河缆道,2016年,开始使用低水电动吊箱缆道。
无人吊箱阶段:2016年11月,黄委水文局启动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作,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在多年来研发改进吊箱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无人吊箱,2018年,在泺口水文站安装使用。
今天的泺口水文站,是全国基本水文站和重点报汛站,开展有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水质、水温、气温、冰情等观测项目,常年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等各级防汛部门拍报水情,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及水资源调度提供各项水文资料,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开发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济南的风景,除了泉多柳多之外,还有一个风景,那就是济南的大集也很多,也可以说是济南的一景。
据说,济南人赶大集可追溯到大舜时期,当时舜躬耕于济南历山,隔三差五在山脚下摆个地摊,于周围其他的农人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后来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交易时间也相对固定,而且物物交换也慢慢变成了现钱买卖,最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