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章湾边小村小不点儿睁大双眼,直直望着渔船和晾在架子上的渔网,身上穿着的旧衣服,已呈深黄色,看不出原来的面目,还若有若无的散发着淡淡的腥味。从她身后走来的另一人,是二哥夏雨,徐徐的十分有力,从他身上不时传来更浓更重的海水的味道。离海岸大约半丈远的地方,是几支木板拼成的小船,因为时间过久,船体上裂开了几丝不起眼的细长口子,从这些裂纹中,隐隐约约传来海浪轻轻波动的拍打声,偶尔还掺杂着渔夫,拉仟绳的“嘿呦”“嘿呦”号声。小不点儿缓缓的闭上已有些发涩的双目,迫使自己尽力呼吸咸咸的海风。她心里非常清楚,再不早点回家的话,天黑就无法离开海边了,也就无法和其他同住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吃晚饭。夏荷被村里人叫做“小不点儿”,可人虽不大却不傻不愣,反而是村里首屈一指的聪明孩子,但就像其他村中的孩子一样,除了家里人外,她就很少听到有人正式叫她名字“夏荷”,倒是“小不点儿”“小不点儿”的称呼一直伴随至今。而之所以被人起了个“小不点儿”的绰号,也只不过是因为已有的一些稍大一点的孩子都离开村子了。这也没啥,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小不点儿”“小不点儿”的被人一直称呼着长大的。因此,夏荷虽然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但也只能这样一直的自我安慰着。夏荷外表长得很不起眼,皮肤白白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水边人家的女儿。但她早已听说过,外面的世界富饶繁华,每一天都能有人走出这个巴掌大的村子,去看看霞姑娘经常所说的外面世界。当然夏荷听过的这个故事,一直没和其他人听过有任何两样。否则,一定会使霞姑娘感到诧异,毕竟这是她亲口说过许多遍的故事。要知道,其他孩子在和夏荷差不多大的时候,都还只会满村的追鸡摸狗的时候,都已经知道有一天要离开故土,这么不算特别的念头。夏荷一家五口人,有一个兄长,一个姐姐,她在家里排行老幺,年刚十岁,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隔壁王大嫂做的烤鸭,全家人都靠打鱼、抓青蛙维持着基本的生活。此时的夏荷,犹处于夕阳西下,海风微醺的岸边,脑中还一直回忆着这样的念头:快回家了,一定要帮最疼爱她的姐姐,多捡些她最喜欢的吃的扇贝。第二天中午时分,当夏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背着半人高的竹篓,腰间还别着满满一皮袋扇贝,急急忙忙的从岸边往家里赶,因为她知道今天在城里打工的哥哥已回来了,而这次带来的消息会改变她一生的命运吗?这个消息,是跟她血缘很近的一位至亲,她的亲舅舅让人稍回来的。听说,在附近一个小城的当铺,给人当大掌柜,是村里老人口中的大能人。桃源村近十年来,可能就出了舅舅这么一位有点身份的亲戚。夏荷只在很小的时候,见过舅舅几次。她大哥在城里给一位老铁匠当学徒的工作,就是舅舅给介绍的,舅舅还经常托人给隔壁王大嫂家捎带一些好吃的烤鸭,很是照顾他们一家,因此夏荷对这位舅舅的印象也很好,知道王大嫂虽然嘴里不说,心里也是很中意舅舅的。大哥可是一家人的骄傲,听说当铁匠的学徒,不但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些小钱拿。每当村里人提到大哥,夏荷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因为在她小小的心灵里最好的工作就是给小城里公元师傅看上,收做徒弟,从此变成靠手艺吃饭的体面人。所以当夏荷见到佩着一把崭新的宝剑,别着一只小酒囊的哥哥时,心里兴奋极了。把竹篓在屋后放好后,便迫不及待的到前屋给哥哥道了个万福,乖乖的叫了声:“哥哥”。大哥夏雨笑眯眯的望着“小不点儿”,打开她的皮袋,嘴里夸了她几句“听话”“懂事”之类的话,然后就蹲下来,和她说起这次的来意。夏荷虽然年龄尚小,不能完全听懂大哥的话,但也听明白了大概的意思。原来舅舅工作的当铺,属于官府所有。而前不久,舅舅才正式成为了当铺的大掌柜,能够推举10岁到20岁的孩童去参加官府招收弟子的考验。四年一次测试,下个月就要开始了。这位正值盛年自己尚无子女的舅舅,自然想到了在王大嫂家里见过的夏荷。在大哥的嘴里,官府自然是这方圆数百里内,了不起的、数一数二的大势力。只要成为官府弟子,不但以后可以习武,每月还能有一些散银子零花。而且能够参加考验的人,无一例外地都能成为像舅舅一样的外门人员,专门替官府打理各种生意。当听到有可能每月有一两银子可拿,还有机会成为和大哥一样的体面人,“小不点儿”心里很是高兴。又捡起几个扇贝,说晚饭后就留给哥哥带走,给他补补身子。夏荷虽然不全明白舅舅所交代的话,但可以进城能挣大钱还是明白的。一直以来的愿望,眼看就有可能实现,她一连好几个时辰都兴奋的看着旖旎的海面。大哥在第二天早晨,带着夏荷来到村口,临走前反复嘱咐夏荷,做人要老实,遇事要忍让,别和其他人起争执,而姐姐则要她多注意身体,王大嫂家送过来的烤鸭会帮她好好吃掉。在竹筏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姐姐,夏荷咬紧了嘴唇,仿佛这样可以忍住不吃好吃的烤鸭。她虽然从小就知道其他孩子的命运,但毕竟还是个十岁的小孩,第一次出远门让她心里有点依依不舍。她年幼的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等挣到了大钱就马上赶回来,和姐姐再也不分开。夏荷从未想到,此次出去后她多少对桃源村还保留的记忆就停留在此刻,她竟然走上了一条与人不同的大道,走出了自己的成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