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吃饭(1 / 2)穿成寡妇,在大明养崽种田搞基建首页

天刚蒙蒙亮,衣裳打满补丁的农妇秦柳正准备出门。

“姑姑,你,你还会回来吗?”

身后传来小男孩怯生生的问话。

秦柳停下脚步转过身,血腥气尚未散尽的院子里,几间残存的茅草顶土屋前,五岁的小男孩赤脚踩结了寒霜的泥地上,用脏兮兮的袖子擦了擦黄绿的鼻涕。

秦柳安慰小男孩道:“大郎,有外人在的时候,记得改口叫娘。娘去镇上看看就回来。你在家好好照顾爷爷和二郎。”

大郎乖巧地点点头,因为营养不良,芦柴棒似地身体上架着个大脑袋,看着让人揪心。

农妇扫视一下院子里的几间茅草屋,把破败欲坠的院门扶了扶,继续往街道上走去。

身后穷破潦倒、家徒四壁的茅草屋是她如今的安身立命之所,还有一个残废公公,一个便宜儿子,一个亲儿子要养。

家里的米缸空空如也,她得出门寻找活路。

破败的街道两边皆是被大火焚过的残垣断壁,空气里随风飘荡的灰烬无声地诉说几天前这里有怎样惨烈的大火。

街上偶尔有几个带着伤、面容呆滞麻木的行人路过,手里拿着从过了火的废墟里捡出来的还堪使用的物件,比如铁锹,锄头。

有个蓬头垢面的叫花子手里拿着半块黑黢黢的窝头,边走边狼吞虎咽,眼神防备地盯着靠近他的行人,生怕行人抢了他的窝头。

秦柳此时没有心思诅咒作恶多端、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的草原鞑子兵,因为她胃里就像有火在烧。叫花子手里的半个窝头馋得柳儿的肠胃剧烈绞动,痛得她不得不捂住了肚子。

实在是——太饿了!

她心慌乏力,脚步虚浮,把有些颤抖的手举到嘴边,想舔一舔,啃一啃。

越往前走,行人越来越多。有吆喝声传来:“官府开仓救济!过来领粥了!”

冷冽的空气中飘出了一股诱人的粥香,诱得她肠胃又是一阵绞动。

秦柳小小跑了几步,前面果然排着长队,各色衣裳打着补丁的人们拿着陶碗等待领取赈济粥。

她连忙转身往回跑。

得赶紧找个大碗过来领粥!

气喘吁吁地跑回院子,她倚在院门上喘了几口气,才挣扎着进屋取了几个陶碗。

看到一旁躺在东屋床上的残废公公李老汉,四五个月大嘤嘤哭的二郎,五岁的大郎,她说道:“爹你看着二郎,大郎跟我去领救济粥。”

李老汉浑浊的老眼里露出喜悦的光芒:“官府发放救济粥了?!快去快去!”

说着,还在李大郎的小屁股拍了了一巴掌,催促他快点儿。

一大一小母子俩排了小半个时辰,终于领到了两碗稀粥,小心翼翼地端着陶碗往回走。

李大郎吸溜了一下黄鼻涕,兴奋地说道:“姑姑,你真聪明,说家里还有残废的老人和刚会走路的小孩,盛粥的大叔就给咱们舀了两大勺锅底下米粒多的!”

秦柳眸色微沉。她毕竟是个大人了,怎么看不出那个盛粥壮汉对她姿容的惊艳。

她把头巾扯了扯,把面容更多地遮挡住。

“大郎,你忘了,在外要喊我娘,可别再记错了。”

“哦,好。”大郎神情忧伤地低下了头。

他亲娘死了还没几天,他就得喊别人作娘了。这心里,真难过!

两大碗稀粥,一个人敞开了吃都吃不饱,何况一老一大一小三张嘴。二郎太小,喝不了粥。

即便如此,李老汉还是精明地作出了指示:“粥吃一半,留一半等下午吃。”

秦柳依言把剩下的粥放在灶台上用陶碗扣好,皱眉思索接下来的生计。官府的赈济粥只有半天供应,也就供应几天。饿肚子的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

前几天鞑子刚过来烧杀抢夺,镇上的居民不是被杀就是被抓走当奴隶了。

他们家因为位置偏僻,除了死了个人,被抢走过冬的粮食和几只羊,倒没其他大的损失。

至少几间茅草顶土屋还留着,不至于寒冬将至,一家子老幼病残无处栖身。

秦柳嘱咐大郎看好家,自己又出了门。

这回她手里攥着一块小银角子。

街上有个米铺还在开张,她得换点儿口粮。

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有心思在这个苦寒的边关小镇把一家子的生计操持下来,奄奄一息的二郎才能活下去。

米铺此次受灾严重,门楼牌子都掉了,有被人打劫过的痕迹。不过能坚持营业,也算是良心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