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无数次的训练,金梓鸣终于可以精细控制内气,不再是成片或成块的蔓延,而是让其沿一条细线,在体内缓缓行进。
看到了灵气,懂得了灵气化为内劲在体内传送的方法,但他还没有储存灵气之所,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找到丹田。
见一直苦修无果,金梓鸣发狠了,既然没有,那就干脆“想”一个丹田出来。
他开始臆想脐下三寸的腹中,有一颗明亮的气珠,用意念引导外部的灵气从头顶百会灌入,或从用涌泉或劳宫穴吸入,然后导入这颗珠子中储藏。
每次收功,他会想象有更多的灵气被压入这颗气珠,让它变得更加明亮和凝实。
金梓鸣有强烈预感,敌人还在外面守候,现在虽有了一点灵气的支撑,但要对上那两人,依然不是对手。
他修行得更为刻苦,渐渐地,即使不冥想,也能感受到那颗气珠的存在。
而在打坐时,他亦能觉察到珠子的一呼一吸,它有节奏地自发鼓胀与收缩。
有了丹田这颗气珠,新的问题出现,劳宫、百会和涌泉等穴吸取的灵气太少了,能否在身体外部开一个口子,将灵气大量吸入?
他决定以头顶的百会穴来试验,在疯狂的灵气冲击下,他竟真的撕破了此穴对外的封口,犹如在黑暗中打开原本紧闭的窗户,让满天星光倾泻而入。
金梓鸣还不满足,百会与丹田之间的连线太细,传送灵气的速度慢,效率低。
既然气珠可以想象出来,那么是否也能想象在二者之间,自建一根很粗很亮的管子,直接将灵气从百会送入丹田?
他开始不断尝试,经历了头部胀痛,抽搐胸闷,腹部因意念过重而疼痛等。
终于在有一天,可以平静的心态,淡淡的一丝意念,就牵动大量灵气沿着自建的粗大管子导入丹田。
将修炼成果用于“鞭锤”拳法,他将由腰部驱动,改为用这颗气珠带动,以上身那段自建管道来输送灵气,果然发现出拳的气劲和穿透力都大幅增强。
这就如同把丹田、胸、肩、手这条弯曲的连线看作一只软笔,丹田则是握笔之手,以其催动拳法,与提笔写字如出一辙。
如果丹田所在的腰部为磨盘,那内气便是磨盘上缠绕的钢索。
钢索可以拉着磨盘转动,磨盘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将钢索沿切线击打出去。
眼下灵气和丹田都有了,便可以着手打通周天。
他记得教官传授过经络和穴位识别,开始引导灵气沿任督二脉运行。
一遍遍重复,直到所经穴位再无任何阻碍,内气在其中流畅运行,小周天得以轻易打通。
而要打通大周天,则需让灵气在周身经络都顺畅运行一周。
金梓鸣用了很长时间,总算让灵气艰难贯通十二正经,由于一些穴位还未冲开,内气运行颇慢。
奇经八脉,除了已通的任督二脉,还有六条,他需继续冲关。
生死压迫下,不间断的苦修终于让灵气能勉强运转大周天,虽然最终仅剩细细的一缕,但好歹算是通了,未来可以通过“血炼淬体术”拓宽经脉来改善。
金梓鸣没有停止探索,既然百会穴能撕开封口吸收灵气,并用自建管道输送给丹田,那么是否所有的穴位都能这样?
人体总共有八百三十个穴位,如果都和丹田建立直接通道,相当于周身任何一处均可吸取灵气和输送能量,想到这里,他兴奋不已。
由于有前期的经验,进展还比较顺利。
他一边继续打通和撕开新的穴道,一边为它们建立连向丹田的通道,但由于穴位数量过多,要全部搞定,还需很长时间。
不过即或是这样,金梓鸣的体内,或长或短的明亮管道越来越多。
这些管道形成了一个网状的灵气输送渠道,而丹田则是这个发散型网络的核心,为灵气汇聚之地。
虽然他每次收功都有意识地让气珠收缩与凝实,但由于吸入的灵气量过大,这颗珠子仍然在一天天变大,开始像一个小球。
内视时能发现球体金光闪闪、异常明亮,其上伸出大量管道,连向那些已经打开的穴位,并由此吸取外部灵气,来滋养自身。
金梓鸣相当于给自己打造了一件输送能量的神奇战衣,是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穴道与丹田之间的自建管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