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给老子吃(1 / 2)明末:你说谁是反贼?首页

范则送走了机灵鬼后,用了几天时间整顿了队伍。

茂山镇虽然城墙还在,但是年久失修,而且规模太小,守御力差,并不适合驻军,所以棱堡的建设还在继续。

不过文家的宅子还是不错的,范则一伙也都从老村长家搬出来,住了进去。

老村长还有点舍不得,好在茂山离村子也不远,没事可以多走动。

判官衙门被归划为办公场所。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行政班底,范则索性待在了文宅,处理日常事务。

孙向魁审问了文家的管事,从他的供述中,整理了附近四个村子的人口和耕地情况。

然后又让这名管事带路,粗略地核实了情况。

范则看着孙向魁记录的土地情况,也拿笔算了起来。

这几个村子的规模相差不大,总共有一百七十余户,能提供将近二百人的劳动力。

已开垦的耕地,在九百亩左右。

因为都是沿着图们江开垦的,所以能保证基本灌溉,其中适合种植水稻的耕地,大概占了三分之一。

朝鲜东北部的气候相对寒冷,每年只能种植一季。

这些地加起来,在年景好的时候,能产粮近三千石,平年的时候只有不到两千石。

若是遇到灾年嘛……

呸呸呸!

这些村子的农奴,上交给文光安的粮食,占了产出的八成左右。

换算下来,平均每户人家,每年只能得到两石出头。

这点粮食,养活一个劳力都不够,何况很多劳力背后是一个家庭。

在口粮不够的情况下,农奴们只能靠挖野菜,采野果,才能勉强度日。

那么农奴是什么呢?

这得先说说朝鲜的阶级制度。

朝鲜的一等阶级,叫作两班。

这个名字来源于上朝时的“文武两班”,简单来说就是王族和士大夫阶层,是可以世袭的贵族。

下一等级,叫作中人。

中人是两班贵族的庶出子弟,他们的母亲也必须是中人或平民,若是贱民生的,即使父亲是两班,那也只能当贱民。

不过中人这个阶层,在更早的时候是没有的,它正是在当代朝鲜王李倧在位之时产生的。

再下一个等级,叫作常民,也叫平民或良民。

平民就是农、工、商。

最下等的阶层,就是贱民了,这是朝鲜最低贱的阶级。

这个细说起来,有点麻烦,概括一下,罪人、卖身为奴、从事贱役的人群及其后代,都是贱民。

而茂山镇和其他边陲军镇,在设立的时候,这片地方差不多都是无人区。

所以朝庭便从南方地区,强制迁徙了贱民过来,用以保障基本的生产供应。

后来茂山镇撤废,咸镜道的文氏家族,设法将茂山周边的土地及农奴,都收归到自己的名下。

然后派遣了一个名为文光安的庶出子弟,过来管理这片地区。

因为这些农奴不是佃户,所以他们无权分配劳动成果,只能任由文光安剥削掠夺。

如果不是怕农奴们饿死了没人种地,他们连两成的粮食都得不到。

范则歪着头,手指敲打桌面,合计了一下。

现在他手下有一百多人要养活,这些都是战斗人员,需要保障口粮的供给。

不过现在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苦,按每人每年五石粮食计算,这就没了五百石。

而对待这些农户,自然不能像文光安一样压榨他们。

按照比战斗人员稍低一点的水准,一百七十户人家,大概要消耗掉一千二百石粮食。

这样算下来,如果不是丰年,那每年的结余只有区区三百石。

好像有点单薄啊……

对了,还有二百来个俘虏呢!

这群人关在那里吃白饭,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

可放人又是绝对不能放的。

因为放他们回去,以朝鲜官僚的作派,可能会让镜城方面登鼻子上脸。

等以后与镜城矛盾激化,这些人还加强了镜城的守军实力,肯定不划算。

要是留下他们,就得让他们有存在的价值。

这二百人都是壮劳力,干活是没问题的。

可一但让他们到了外面,肯定会有人想要逃跑。

如果从义军中抽调人手,过来监工,人手少了看不过来,人手多了又浪费人力。

这可真是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