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汴京城“惨烈”的攻防战不同,洛阳的攻防战才是真正的惨烈。怀着对于大宋的恨意和为过去的主帅复仇的心思,张中彦一点也没有在攻防战防水,反而和宋人拼命了起来。
他的手下金人都有想要投降宋人的,但是却被他毫不犹豫地砍死了。
他表现出来的是和宋人的不死不休。
对于张中彦的防守,刘锜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他决定利用自己兵力的优势,慢慢磨。
他虽然好赌,但是他只在劣势的情况下赌,像这样根本不可能输的情况下他根本不会去赌。特别是那些辽人仆从军到达的时候。
这就早就了战场上神奇的一幕。攻击方部队的主力没有出动,出动的是非他族类的仆从军,利用这些怀有二心的军队去对付最难啃的骨头。
而防御方则拼命防守,等待着那些不可能到来的援军。另外,防御方用的是宋人最为标准的守城战术。
对于不知情的外人,他们甚至会认为攻城的那一方是金人,而防守的那一方是宋人。
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刘锜在心中暗爽,利用仆从军攻城果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不需要担忧太大的损失,甚至仆从军在战场上损失也是战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需要很多的军资,那些仆从军知道自己的地位,只要少许的酒肉给士卒,一些足够的利益给将领就可以安抚住他们。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急于立功的仆从军战斗力非常的不错,甚至比宋人最为精锐的战兵更要强上一些。
不过刘锜的爽快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他接到了诏书,要求暂缓攻击洛阳城,想办法和平接收洛阳城。
刘锜有些无奈,在军力、士气、援军等诸多方面大占上风的人是他,只要继续打下去,没有几天就可以打下洛阳,但是此刻却让他住手,然后希望他能够“以德服人”。
但是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命令,一方面是因为大宋过去的习惯,将领对于命令还是比较遵守的,再离谱的命令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执行,或者“变通”执行。
另外一方面,最近朝廷的战绩真的非常不错,围攻洛阳,光复汴京这样的事情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象的,所以对于朝廷的命令刘锜的信赖感还是非常强的。
而且这封命令和过去的那些命令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发出命令的陛下还在其中解释了为什么要想办法和平接手洛阳,而不是军事上的最优选择强攻。
因为大宋在政治上输不起了,因为汴京被焚毁的关系,洛阳的政治地位一下子上升了,如果洛阳也被焚毁,在政治上丢分太多了。
洛阳和汴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洛阳的守将张中彦是一个“纯”宋人,只不过因为曲端的关系,他才被迫投降了金国,如果他焚毁洛阳,大宋需要背很大的锅。
刘锜知道,凭借着张中彦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说不定他真的会焚烧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