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八月下旬。
瓦剌各路大军对大明边疆的发动了全面进攻。
紫荆关、居庸关等重要关隘都爆发了激烈的战事。
明朝将士面对数倍于自身的敌人,展现出了不屈的顽强斗志。
战斗地点不同,可有一点却是相同,就是没有任何来自朝廷的援兵。
悲哀么?
有的。
怕死么?
那是真不怕,边疆永远是历朝历代战事爆发最为频繁的地方。
明开国至今,早就跟蒙古结成死仇。
从高级将领到底层的士兵,甚至有几代人都在跟蒙古进行战斗。
国仇家恨纠缠在一起,就让这些边疆将士有了更为坚韧的斗志。
他们相信,纵然死了,日后总会有人替他们报仇。
一道道边疆发生的战报,被送往了京师。
杨士奇等内阁大臣,满脸愁容。
“嘭!”
“该死!”
于谦的拳头重重砸在桌,有些无力。
没有兵!
想支援也做不到。
可也不能让边疆守军撤退,因为驰援京师的部队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抵达。
这都需要身在关隘的将士来争取时间。
于谦当日没有拼死阻拦贤王出城也是有些方面的考虑。
不求贤王能够击溃瓦剌,只求能够给边疆战士带去一丝希望。
让其知道朝廷并未放弃他们。
兵部尚书邝野犹豫片刻,才提议道:“要不让回来的四万明军,去支援吧。”
“虽然经历了土木堡的大败,士气有些低落,可毕竟是精锐,经过贤王的事情之后,也恢复些许精气神,重新开赴前线应该没有问题。”
于谦摇头,“不妥,四万人均到每个关隘并不多,并不能起到什么用处。”
“甚至一但某处被突破,瓦剌大军会师一处,那京师就会十分危险。”
邝野黯然,这是他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了,否则那些边疆将士的唯一结局,就是战死。
杨士奇对着众人道:“再等三日,山东的备倭军就能够抵达京师,到时候若各处关隘没有丢失,就让那四万人顶去。”
“嗯,只能如此了。”
于谦表示同意,随后想到了什么,“贤王的举兵檄文想必你们已经看过了,是否需要修改?”
内阁大臣纷纷点头,杨荣道:“贤王以皇明祖训为由,没有任何问题。”
“皇权变更,是大事,尤其是在国家为难之际,有一名足够优秀的皇帝统领全局至关重要。”
于谦思量片刻,再道:“杨溥阁老,在润下笔吧,虽然我们已经认可贤王,但世人可能不了解实情,以免影响日后皇帝的声誉。”
杨浦没有意见,“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