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几经波折,白英终于抵达文昌县。
这会儿临近午时,街道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提篮的、挑担的、摆摊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他一路东走走、西看看,眼前一切均让他感到新奇不已。
走了一会儿,忽听人声喧哗,前面围了一大群人,也不知在干什么。
他好奇心起,挤进人群张望,只见前方一座大宅,青瓦连云,恢宏壮丽,不似寻常人家。
门前一片空地上,搭有一片粥棚,此刻棚前排起了长队,全是衣衫褴褛的乞丐,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正在施粥。
围观众人议论道:“这黄老爷可真是难得的大善人啊,每月初一十五,搭棚施粥,雷打不动!”
“是啊,黄老爷不但是咱文昌县上的首富,更难得的是乐善好施,从未为富不仁!”
有不知情的人问道:“这黄老爷到底是什么来头?”
“只知道他们一家是五年前搬来的文昌县,至于其他嘛,就不太清楚了。”
……
转过几个街口,白英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文昌县学。
进到里面,他表明身份,立马有专人前来招呼。
那人带着白英去学舍安放行李,因为他成绩优异,所以分配到了一间单人学舍,环境清幽,很合心意。
白英把行李放好,出了学舍,信步在县学中闲逛起来,熟悉环境。
途中人来人往,全是书生打扮的人,或三五成群、或孤身一人、或高谈阔论、或吟诗作对……年纪有老有少。
那些人看见白英这个生面孔,纷纷侧目,白英转过一圈,发现整个县学中就属他年纪最小。
这也难怪,府试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大门坎,有许多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都倒在了这一关,郁郁终生。
县学中就有这样一位老秀才,当年年仅十二岁就考过县试,被人誉为神童,可接下来的府试却让他屡战屡败,连考了四十年还在原地踏步,平白蹉跎了一生岁月。
……
三日后,县学正式开学,白英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
授课的是位年纪五十左右的举人,早年间做过官,先在则专心教书育人,他学问很高,威望也大,满堂学子都正襟危坐,专心听讲。
因为有诸如白英这一类的新晋学子加入,所以老先生先讲了一通大道理,随后现身说法,劝告大家勤勉自律,而后才开始正式授课。
白英一听到那些“知乎者也”,老毛病又犯了,头疼的厉害,索性意守玄关,默念经文,搬运体内法力,冲击大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