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算是个热爱参与集体活动的人,当然前提是她自己感兴趣,如果意外接受到了特殊一些的任务,必然会在排练的时候全力以赴。
在沈墨高二的时候,年级曾举办一场以班级为单位的诗朗诵比赛,班主任和班委商议过后,决定选出四名表现出色的同学站在前方,带领大家朗诵。
若是别的事,沈墨早就缩起来了,可朗诵是她从小到大的爱好,在这个时候就忍不住想毛遂自荐,在班主任还没下决定之前在老师下班的路上跳了出来,说明来意之后,在老师的同意下自己念了一段。
沈墨来之前自己练习了十几次,都没出什么纰漏,大概是见到老师有些紧张,过程中出了点小小的差错,感情没有酝酿到位,但这也足以说明她能力不行,毕竟心理素质就是实力的一部分。
老师思考一阵,说他要再一阵子,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当时的沈墨知道自己表现的不够好,觉得老师这样的说辞其实就是觉得自己不行,是为了给自己面子才没有直接说出来。再加上第二天老师同时喊了四个同学去办公室谈话,沈墨就这么认定自己彻底失去机会,整个人都丧气了许多。
在之后的排练中,大家都比较佛系,班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也有些同学比较主动比较有主动,大概三四个人的样子,和班委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怎么排练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沈墨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她不想出声,心想自己既然已经落选,中规中矩地和大家一起朗诵,不给大家拖后腿就行,实在没必要再做出什么出色的举动。更何况她提出的建议也未必真就是什么优秀的点子,说不定还会惹人笑话。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几天,大家每次排练的时候班主任都会过来看上一会儿。这一次,班主任照例过来巡查,却是直接走到了站在一边的沈墨身边,有些纳闷地问她:“你不是说要带领大家朗诵吗?为什么不参与讨论?”
沈墨那一瞬间的反应不亚于被人硬生生地按入冰水,从头冷到脚,沉重的后悔和自责从心底蔓延而出,遍布全身,凝结成冰霜。
她这个时候才终于反应过来,当时老师说的要再观察一下,真的就只是字面意思,如果当时就准备淘汰自己,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专门走过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再仔细想想,老师如果当时就已经定下朗诵人选,怎么可能这几天都由着学生们自己排练讨论,也不出来主持局面或者是宣布带头人的名单。
沈墨后悔到肠子发青,自己这个时候想要再争取,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有其他同学珠玉在前,自己就是个表现普通还整日垂头丧气的蠢孩子。如果她从一开始就认真做事,对班级活动倾尽全力,未必没有机会,可是她是一个功利的人,只有在认为自己还有机会的时候才会拼尽全力地做事。
后来老师果然也没有选她,而是选择了在排练和讨论中最为出色的同学。
这件事如同猛烈的狂风,将她心中那关于“只有别人看重我,我才会好好做事”的固执思想吹散了大半,而她也逐渐意识到,她不单单是为了集体而表现,也是为了自己,哪怕只是为了自己,都应该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时间线回到现在,沈墨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首先是自己朗诵的片段,要背下这一段并不难,也不用担心忘词之类的事情,毕竟沈墨在背诵古诗词方面的能力还算优秀。关键是大家都觉得沈墨就这样一个人拿着麦克风上场有些怪怪的,沈墨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于是把这段诗抄写在新买的本子上,上台之后对着本子念一会儿,看一会儿台下的观众。
这一回的沈墨依然紧张,却没有再出现因为紧张而导致失误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再犯和从前一样的错误,不然岂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在她朗诵的时候,还有几个被选出来的同学在她后面来回走动,以精湛的演技在朗诵的背景下演出一场无声的哑剧。
按照常理来说,在有人朗诵有人活动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特地注意没有动作的朗诵者,毕竟只要能听见朗诵者的朗读就行,目光当然是要分给在后面表现的同学。
可是沈墨偏偏得到了比正常情况下要多的关注。
这并不是因为沈墨的表演实力已经到了足以碾压同学,抢夺观众视线的地步,而是出于一个略有些尴尬的原因。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沈墨,那就是天庭饱满,通俗些来说就是额头比寻常人稍微凸出一点儿,平时她都用刘海遮盖着,倒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最近她的刘海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总是容易中分,不像齐刘海也不像斜刘海,看起来不伦不类的,她每天忙的团团转,没有时间去打理头发,干脆用发夹将刘海固定在头顶,露出额头。
她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四周灯光偏暗,别人不一定会盯着自己看,就算看了也只是随意地以瞥,不至于盯着自己的五官仔细观察。
这种想法在她看见班级群里面所发送的一长串表演照片之后,终于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