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不同于城市的霓虹灯和喧嚣声不绝于耳,孤远小镇上的宁静有时候也是可怖的。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意全无,起身坐在床边,支起桌子旁的木窗,看着天上的月亮。
天阶夜色凉如水,确实的,潋滟的月光在院子里徘徊,一切绝对的安静,窗下爷爷劈的柴火、晒在院门口码放整齐的玉米棒子、插在门口墙壁缝里的干艾蒲、房梁上挂着风干的腊肉,所有眼前的静物像沐浴在水中,刹那间获得了新的生命,明晰的模样在夜空下夸耀着村庄的静谧与和谐。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天上的弯月亮,清澈透明,像极了爷爷下地干活用的犁耙子,只是颜色差的比较大。我托起下巴望着窗外的一切,感觉心绪泛滥,不知道远方的爸妈是否和我一样,期待着回家团聚的这一天。嗯——我相信肯定是和我一样期盼的吧,我心里这般猜测着。
所有人都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像我们这些留在老家读书的孩子,大概世上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其实我们都明白是生活所迫的压力;但归根究底,即使家境如何贫寒,我们的心中仍是万般不愿父母的远离。
可这些的不情愿,在早当家的穷人孩子眼里,都是强忍着,不会宣之于口的,一是怕被父母指责我们的不懂事,而是怕自己被别人说成是“还没断奶的小孩子”。总而言之,让人心开始担心受怕的,大多都是从流言和蜚语开始的。
到现在,我偶尔去做家教的时候。看着城市里人家的小孩上小学了,还时不时地在父母面前撒娇打趣的时候,我内心的歆羡不由分说地涌上心头。我渴望着在父母面前我可以是伤心难过的时候,爸妈会围着我身边逗我笑;我过生日的时候,即使没有蛋糕,也能有一句爸妈的“生日快乐”;退而求其次,实在不行,至少每天能够见到一回,甚至面对面不说话也可以。所有人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翘首以盼而不得的。
我小时候对着天空数星星,有一回,我脱口而出一句话:“等我长大了,希望成为像爸爸一样的男人。”我的无稽之笑谈,曾惹得父亲热泪盈眶。于是到现在,我真成了爸爸那样的人——为了求学偏偏选择了离家千里的地方,就像爸妈当初外出打工也不知道离家多远。刚开始是一种对父母的“非理性报复”,可是真到了离家的时候,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无知,抑制不住心中的懊悔。
别离的时候,我都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懂事认真,默默学会自理、自强、自立,不给父母造成更多的负担,恰恰是我们最痛心、最不忍的地方。孩子和父母都一样,何尝不是独自忍受着寂寞和孤苦,不予言说,黯然神伤。
我在大城市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的空隙时,却总是憧憬有时院子里的那篇夜空,也会时常想起每个夜晚的自然享受。农村的夜,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随时听见一场场低鸣的音乐会。没有炽热的灯光,只有月色皎洁如水。
我回过头,正准备轻悄悄地放下窗户,回到床上,无意中看到枕边班主任老师送给我的两本作业本,如果爸妈能够早一点看到我写的信就好了,想着想着我就不自觉地从书包里拿起笔准备开始着手写信。
隔壁房间倏忽间发出了一点声响,我心里一惊是不是奶奶起夜了,心慌之余,我便顺手把所有的东西塞进被窝里,大被子蒙过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等到奶奶起夜回来,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下来,准备做我的美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