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腊的故事,我想读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是不陌生的,或者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熟人。
在《水浒传中,他是江南有名的“圣公”,麾下有四大元帅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石宝,三大王方貌麾下骠骑飞龙刘□,飞虎张威,飞熊徐方,飞豹郭世广,飞天邬福,飞云苟正,飞山甄诚,飞水昌盛。
另外还有“四龙”玉爪龙成贵,锦鳞龙翟源,冲波龙乔正,戏珠龙谢福,“江南十二神”擎天神沈刚,游奕神潘文得,遁甲神应明,六甲神赵毅,六丁神徐统,霹雳神张近仁,巨灵神沈泽,太岁神高可立,吊客神范畴,豹尾神和潼,丧门神沈□,太白神卓万里,太子方天定麾下二十四偏将厉天佑,薛斗南,张道原,贝应夔,温克让,汤逢士,吴值,黄爱,晁中,赵毅,姚义,张俭,王□,崔□,廉明,冷恭,凤仪,张韬,茅迪,徐白,米泉,苏泾,元兴,王仁。
这里要注意一下,以上出现的这些人物,全部出自《水浒传明容堂一百回原版和袁无涯一百二十回版本,另外还有金圣叹点评的七十回版本,但是只写到英雄排座次,并没有征方腊的桥段,所以也就不在咱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可能有的人看过《水浒传之后,也未必能够记得住这些人的名字,毕竟他们又不是书里面的主角人物,很容易看过之后就会忘记。
但是在这里有两个极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作者要花大量的篇幅去写这么多记都记不住的名字?
再者,在之前描写的战斗中,梁山好汉两败童贯,三败高俅,出征辽国,平田虎,王庆的时候,都没有损失梁山好汉,怎么偏偏遇上方腊之后,死的就剩下二十七个人了?
从小到大,我每每看到这里,都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因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面,梁山好汉都是骁勇善战,万夫莫敌的人物,到了征方腊的时候,完全颠覆了我的之前的印象,以至于小时候对方腊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可当我长大之后翻看方腊起义这段史料之后,我发现我是彻底的错了。
方腊虽然算不上是英雄,但绝对要比宋江更像一个好汉。
想要了解方腊起义的背景,就不得不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起。
当时的朝廷之中,可以说是乌烟瘴气,奸佞横行。时任宰相的是大名鼎鼎的奸臣蔡京。
蔡京,字元长,仙游慈孝里赤岭人,熙宁三年进士,北宋著名权臣,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评判蔡京这个人,他无疑是一个坏到掉渣的人渣之王,但从艺术文化角度去评判蔡京,他又无疑是一个杰出
的书法家,对书法发展的贡献有着独到的贡献。
但瑜不掩瑕,即便是书法写的再好,艺术成就再高,在人品方面,也终究是让人鄙视的。
当以蔡确为首的变法新党执政的时候,他投靠蔡确,而当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上台的时候,他又站队到司马光这边,支持司马光,属于是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两面派和墙头草。
在掌握执政大权之后,蔡京贪婪和奸诈的本性被彻底放大,害人已经成为了蔡京职业生涯中的家常便饭,而结党营私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连后来明朝的奸相严嵩和他一比,都有点不及。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面,曾经提拔了很多的人当官,比如:童贯,杨戬,谭稹,梁师成,王黼等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坏!深入骨髓里的坏。
童贯,杨戬,谭稹都是宦官,生理结构都不健全,心理就更不健全了,基本都是阴险狡诈一类的,好事是一件不做,坏事是全都做绝。
而梁师成和王黼虽然是文官,但一个是秉性贪婪,巧立名目索取贿赂,仗着宠信,给自己窜改身份,而另一个是其貌不扬,善于拍马屁,钻营投机,深得蔡京喜爱。
和明朝的严嵩比起来,蔡京可真是不会用人,好歹严嵩还在东南提拔了胡宗宪,起码在抗倭这件事上,严嵩还是干的挺漂亮的。
蔡京就不一样了,用人基本都靠关系,没关系也不要紧,会说话,会站队也行。
他的做事准则很简单,给钱就办事,愿意靠山头就赏饭吃,只要不是傻子,人人有官做。
所以综合看来,蔡京是奸臣,是一个办事能力低下还管的特别宽的大奸臣。
当时的朝廷俨然已经变成了蔡京的一言堂,他要说对,错的也是对的,他要说错,就是对的也得是错的。
官场的事,蔡京要管,军队的事儿,蔡京也想插一杠子。
提拔杨戬,童贯担任节度使,让自己的亲家当地方军政的要员,朝廷里有人想要反对,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