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继续着,我们都想尽天赋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修养独具匠心之特色课程,从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提升课堂艺术,“简单有效,体验成功”,这招能快速形成教学磁场,友爱磁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莫过于一看就懂,享受视觉效果,在教研过程中,我把对视觉享受的体验放在首位,能让图片呈现的我一定不用文字,所以我的课件都是PPT,精简图片,创意图片,同一种思维反复呈现,在学习几何概念时,引导学生读图,从视觉享受中认知,简单有效,体验到收获的乐趣,正是每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的,帮学生点燃希望的另一种表达。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王老师,持续有效的在攻图片教学,今天的他屏住呼吸,准备了二十多张图片,分别用来让学生感知主题,引出主题,深入主题,巩固主题,创意主题。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他积极响应号召,确实实惠到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感受母爱就在身边。”
首先,点题。他用了讽刺教学的手法,图片呈现了一位母亲在灯光下包饺子,儿子边写作业边吃饺子,这就是时下的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镜头指向每一个在座的我们,爱在包围。接下来,感知环节,图片切换到歌颂母爱的伟大,用了学过的一首诗《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了这两句诗,意在让学生感知本篇文章的主题是感恩母亲,一盘大饺子包成一束康乃馨,致敬最爱的母亲。
自主探究,引出主题环节,字词的理解,全文七八处生词,每一处生词都准备了特定的言简意赅的图片,有教育意义的,有激发梦想的,有关于生的姿态的,词语的褒贬,用法,出处,意境,形成了有效的讽刺教学,刚刚的“邯郸学步”,一片同学在谈论这个成语故事,图片中有一只正在学飞的小鸟,摔得的头破血流,这正讽刺哪些不脚踏实地,还没学走就学飞的笨小子们。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认真读图,身临其境感知词语意境,机智的转移了话题——创意包饺子,把“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讲给妈妈听。有些同学就是那么心直口快,把这个成语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对所有同学说,我给我妈讲故事是为了换一碗饺子,经济实惠啊,知识改变命运。我不禁感叹,这些小子们,居然懂经济学,用知识换物质是人身资本学最深刻的应用,我研究经济学的,大概中了慧质菩心的毒,我给妈妈讲故事,妈妈就教育我做事要一心一意,我这点小儿科,她哪有不明白的,关键是我小学时不会讲她感兴趣的故事,我的知识换不到钱,现在我给我妈讲学校里的故事,她一高兴就备一桌子好吃的给我。王老师一语破的,列举了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用诗换饭的故事,鼓励同学们积极运用汉语言文字,体验字斟句酌地艺术。
继续探究,深入主题环节,段意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全文分段,对精彩段落跟读,要求学生们体验饺子里的母爱,想象自己正在吃妈妈包的饺子时那种幸福感,“都是什么年代了,吃一份饺子哪有这么幸福啊,不让我做那么多作业才幸福呢。”学生开始唱反调了,又有一学生跟风,“我妈不会包饺子。”“我包的饺子还比我妈的好吃。”接二连三的戏弄王老师,“不谈饺子了,谈自己母亲对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事,母亲都是爱孩子的。”用转移话题,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继续感受母爱,“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到xx段,主要讲母亲的勤劳能干,第二部分主要讲了……”还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她说分为四大段更能紧扣主题,图片呈现了几大段段意,分别讲了几个故事,王老师一再提醒孩子们要去感知真实的母爱,不然你拿什么去吸引自己的母亲听故事呢?真情实感是文字的最大艺术价值,也是最美的,此文就是对母亲真情实感的流露,教育是爱,不仅老师爱学生,也要让学生学会爱长辈。王老师把这种题材的文章列举了好几个经典,例如史铁生《秋天的落叶》、朱德的《母亲》,这一单元都是歌颂母爱的,再次学到这个主题的故事,学生们很快能迁移过来,所以整个课堂几乎是图片展,线索很明显,有了《秋天的落叶》作支架,感知母爱的主题,爱能溢出来了。王老师用串故事法就把整篇文章分成了三部分,最后画龙点睛,母爱无私,吾之爱亦无私。
反馈环节,巩固主题。一方面是字词的练习,感知图片,选词填空,这是对新字词的再创造应用,学生们欢呼雀跃,有了“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的理解经验,再学习其它字词,水到渠成,“老师,我都做对了,我想这是回报我母亲最好的方式,回去吃饺子去。”“趁春光明媚,尽自己的努力学习,就是在回报母爱。”王老师育教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润物细无声,你看同学们满载而归的表情,这是悟道的喜悦,课堂就是一个思想火花爆发的过程,同学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配合老师的机智引导,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几乎接近主题思想,这对于培养文字感知力简单有效,王老师不愧于引导者角色扮演的王,以高于朋友的觉知,深于朋友的爱和每一位同学和睦相处,总能让这群小子们心心向荣。另一方面就是写作练习——一个感人的母爱小故事,要求200至300字,十五分钟完成,可以用文中出现的词组作为中心意思,围绕这个主题写出你流露的真情实感,不是“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的体验,而是自己创意冰心号(冰心主张写作旨在真情实感的流露)作品。
从一年级就跟着王老师学语文,熟悉他讲课时的育人于教中,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像一个谈判家循序渐见,这样能保证课程100%完成,高度的责任感致使他落实精神让人敬佩,还在于他对真情实感的敏感,驯服我们这群懂点情商的小朋友,简直易如反掌,在他的课堂,十几年前的他还比较保守,课堂正式可比三味书屋,但他也并非是宿儒模样,也会讲起他的生活小故事,由于我和他女儿同年,就常听他谈论王同学的故事,好的就让我们借鉴,不好的就让我们帮助她改正。生活哲学是课程资源,他深谙教育即生活的道理,课堂就是真实体验,引导大家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他对语言学习的深刻总结,他自己也对真情实感的教学有敏感的体验,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能轻易说出来,是他的优势。如今的他,不仅发扬了这种优势还“得寸进尺”的真实起来,把对生活的情感带进课堂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态度,发现生活的微幸福,倒是越老道了,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真情实感,王老打这张牌用来教育孩子们接地气的生活,细腻的感情是现实生活中的主线,用心感受自己的存在,体验母爱的无微不至。有同学就在空洞的赞美母爱,有板有眼地说母爱是春天的暖阳,夏日的爽风,秋日的丰收,冬日的火把。这种同学根本没有感受到母爱,或者对母爱感受不深刻。会一点诗意化表达,为了完成表达而表达,我们说他是不太可能有艺术细胞的。有同学就优于拿捏情感,哭的悲痛,笑的喜悦,生气时的恼羞成怒,成功时的喜出望外,字里行间像润物无声般透露出来了,真实的恰到好处,优于表达也极其爱表达,真正爱的东西有一种魔力,她自然会让你去尽天赋,结果能把大家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样,暂且用情真意切好了,作品就是艺术,这是作文章。还有一种同学作个性,天生有一种人格魅力,收放自如,永远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是围绕他人的感情线来展开,相反,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是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艺术家,他们将一个激情的世界呈现给观众,对这种生命的热情,我们也不可抗拒。人格艺术是我学到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为你赢得舞台的第二把杀手锏,你如果听过音乐盛宴,能打动你的,绝对是最能唱的那个人,声音好听,有感而发,听众不需要太用力去听,歌声无边无垠的悦耳,听觉敏感起来,就是很抓耳,这就是天赋之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过天赋带来的愉悦。还有一种艺术家气质就是人性的美和光,甜蜜的微笑,像花一样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怡情别恋,和周围水乳相融,似有一种微光辐射到每一位观众,她是感染源,这一带都感染了“疫情”。既是要做成听觉盛宴,声音肯定也是华丽的,能愉悦听觉神经,不是天赋般的天籁之音,但是是美和光,让人无法拒绝,像盛开的黄玫瑰,品一口香,香远益清,让人陶醉,不忍转身离去,虔诚的信仰是所有感知触觉升华的结果,人性的艺术就是点燃别人的希望,帮人找到信仰。最后分享的艺术家气质是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甚至震撼,我们也从音乐艺术来说明,自创自演的词曲要能存活下来必是符合人性审美和大自然规律的,能与全球共振的创意一定能经典流传,灵感真是不寻常的宝东西,有很多灵感的人创造的作品数量是个大数字,从这一点上就是被模仿的对象,所以星空,海滩,热带雨林,这一切充满神秘色彩的尤物是激发创造灵感的源泉,爱上天工,就是爱上创造,想带给大家巧夺天工的神秘,这种人定胜天的艺术修为至少能愉悦自己,又是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个崭新的世界,能感动自己的创作才有可能去感动别人,这种人其实有点孤芳自赏,至少不世故,也能成就艺术,永远有一个观众那就是自己。追求表演之美也传递了艺术气质,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出自爱表演,爱高调,为了台上一分钟的抓心,磨砺心志,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顺便让人刮目相看,这就是演员类艺术家,你看我如何征服你们,我偏要让你们看不懂,演员艺术家的心里其实内心住着一个拽小孩,一山不能容二虎,我要霸道的占有舞台,使劲一切技俩把观众迷晕,至少我的力量与热情能赢得掌声,精湛的表演能为我赢得社会地位,这样的艺术家有表演的天赋最好,没有的话,就要懂点心里战术,毕竟能迷倒一片观众的,就有自己的舞台。艺术人还有另一种状态,对舞台布景精雕细琢,舞台是一副精美的画,每个人都渴望入的画,表演的场景是黑色幽默的工作室,是和一群朋友在酒吧畅聊,香槟、鸡尾酒、威士忌、圣洛红酒,一有尽有,聊音乐,聊一切开心的事,表演人自己是很享受这个舞台,像是邀请观众一起参与分享,不可忽视的盛情难却,成就了舞台剧艺术家,这个剧不是独角戏,经不起冷落的艺术人,只要大家开心就好,你在或者不在,我都在这里,李清照式的人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间至爱是清欢。
如果说语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英语是话题场景的创意,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又是什么呢?化学是方程思想的变式,物理是运动和能量的规律发现,我最熟悉的数学则是思维模式式发现事物变化规律,也是一种哲学,看似数学是个万花筒,但其实有自身的规律,迁移是学习数学最基本有效的学习方法,分模块教学就是分类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单一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简单,体验到成就感,数学思维深刻又简单,你把握了这个度,这种逻辑,就是在创造未来。“物理是数学的儿子。”有同学就能如此直言不讳,似乎对这两名学科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化学是数学的孙子。”又有同学这样大言不惭,化学之于他是小菜一碟,他真能洞见这两名学科的内在联系?爸爸、儿子、孙子三代同堂,真是验应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是基础,那肯定是先有数学,再有物理,然后再是化学,我常常鼓励学生们,学好了数学,你的物理和化学不会差,反过来,扎实的理化知识又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博学有助于精深,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数学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总结,反过来,事物的变化规律又引发数学研究,让这名学科得到发展,数理化可以相互交叉学习,数学里可以用理化知识举例解释规律,理化也可以存粹变成数学学习,把物质能量和物质反应中的数学规律分门别类就是物理和化学了,不仅是这三种学科的交叉渗透,试想一下语言与数学相互渗透又创立了什么学科呢?还有很多边缘学科,如经济学、生物学、环境与科学、生态学、地质学等,我所了解的农林业,现阶段还是国家重视发展的,引延了生物学、环境与科学、生态学,甚至地质学,如果要修得这几名课程的研究生学历,还要亲自搭建自己的培植院,学习包产到户的农人生根发芽,除草除虫,浇水施肥,拿起铁锹,卷起裤腿的我的研究生朋友,务农来了,一半是农人,一半是书人,他自嘲自己每天下午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这环境与科学不是白净书生能干的学科,“体力活,靠天吃饭。”朋友再次无奈的叹气,“这种生活多富农啊,闲时可以下地,忙时可以研讨,自给自足,时尚的现代作坊主了。”我打趣地有些羡慕他的科研生活,农业涉及的领域广而复杂,可以和任何学科有交叉,科学农耕,让你的试验地变成你探索事物变化规律的摇篮,改变传统的农趣概念,乘时光大好,立一个实验项目,比如探究接种,等待果实。农耕当然也自有乐趣,播种、除草可以变得很花式,收获的喜悦更是一种高级的体验。我见过的很多生物老师都有自己的试验地,三分地也好,一亩地也好,绿油油的一片,带领同学们一起体验农趣,给研究课题提供了现实资源,有老师甚至想体验一番真正的农人生活,只不过农果不是用来养家糊口的,是用来做研究的,比如授粉,接种,植物的向肥向阳性,新式农民正在诞生,老师们可以监督帮助当地农民实现这一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