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巨型科研项目,都需要一个智商超群、学识渊博、人品贵重的顶尖天才来领导,才能够激发出团队里普通研究员们的潜力,解决一个有一个难题。
如今张有道面临的困境就是没有一个超凡的天才,来架构他设想中的全属性虚拟世界。忙活了几个月,也没有招揽到一个,拥有多学科领军能力天才科学家。
这让陈重不禁有些纳闷,难道科学的气运,都被前辈们耗尽了吗?
二三十岁的科学天才们,都去了哪里?
人口爆炸了几倍,怎么天才的数量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为此张有道专门咨询了一个退休的社会科学家。
原来不是天才变少了,而是孕育天才的突然消失了。许多孩子在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被家庭、社会、甚至现实的文化环境,给生生扼杀了。
还有给孩子们过多的非理性教育,也让一部分天才儿童失去了原本的灵性。
总之,生活的富裕,娱乐的多样,诱惑的增加,让天才们自由自在茁壮成长的土壤消失了。
这也是二三十岁大科学家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才基础没了,更多的是流水线产品,都是些有着高学历高收入的匠人科学家。
喜欢对原创性、自主性、未知性的东西,研究的人没了,不得不多,这是一个挺大的社会悲剧。
原本张有道还以为,我们的国家一派欣欣向荣,各行各业你追我赶,纷纷赶超了世界。
如今看来,想要实现跨时代的超越,在未来是不可期的。
最多也就做到同等水平罢了。
能够系统的驾驭整体科学知识的人,一个都没有。
一些人进行了所谓的交叉学科研究,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东西,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不三不四,不左不右的东西。
还有一个原因,科学研究越来越精细化的划分方法,让原本一个整体变得四分五裂。认识和研究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理,变得越来越专业,偏离了整体性的研究方向。
细节末支,微观层面的研究,大大的超过了整体性宏观层面的研究。
倒是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在整体性方面的经验,比科学领域的专家要多得多。
还有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天才科学家的人数较少,都是各个单位的宝贝,并无余力给张有道提供帮助。
而一些愿意加入项目的二把刀,他又看不上。
这就让整个项目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甚至,张有道还听说了一些怪坏,例如:为什么那么多钱,不用来做有预期收益的科研项目,或者是,有个人傻钱多的商人,准备撒钱了,大家做好收钱的准备,等等。
反正不是什么好话,让人感觉他们好像骨子里有些看不起张有道。
至于拥有科学情怀的那种科学家,抱歉张有道是一个都没遇到,可能有人拥有,但是不屑于和张有道一起玩闹。
就好比,几年前有那么一个大富豪,雄心勃勃的成立了一个某某大学,招揽了某某领域的专家。
可是仔细一看,就是个空壳子,一个专心做研究的人都没有,至于庞大的科研经费投入,更是别提了,那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