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岁月如歌,但是,同样的岁月,对每个人来说,歌是不一样的。
在东北有名的莲花山景区,重峦叠翠,古松怪石,山峰奇峭,悬崖嶙峋,幽谷清泉,更有古刹的红墙青瓦隐秘于茂密的山林之中。暮鼓晨钟,本是修身清净地,盛名远引众人来。一年四季,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今天不是节假日,而且已是午后的时光,夏日炎炎,游人虽然不断,但也并不如织如潮。山水间的风也还算比较清爽的,又有路边树林遮阴,游人在烈日下穿行于山间大路、小路,仍然大多显得很悠闲、从容。
山道上,汤潮跟在三三两两的游客后面。与大多数游客都是结伴而行不同,汤潮显得有些特殊。他是独自一个人,和周围的人没有交流,样子很孤单。没有一丝游客常有新奇、兴奋或悠闲的神情,而是满脸迷茫地随着人群沿着石阶慢慢地向山上走。对身旁人们的欢声笑语充耳不闻,眼睛在努力寻找着自己儿时的记忆。这对他实在是有些难度,上一次来这里爬山的时候还是在童年,主要是依靠父母背着才完成的一次野游。
刚才在山脚下的几处较大的水潭边,来自山泉的潭水表面张力比普通的水面明显要大,总会有些人在用老式的镍铝合金硬币小心地平放在水面,硬币会浮在水面上,即使是没有平衡好,沉了下去,也是像树叶在空中飘落似的,忽忽悠悠,这个情景汤潮似乎还有些印象。而眼前的这座海拔也不过三、四百米高的山峰,虽然看上去也险峻陡峭,但和模糊记忆中那高耸入天的样子却实在是没办法联系上了,与少年在乡下时对望了四年的大黑山主峰更是没法相比。
爬过一条长而狭窄的石缝,终于登上了由一整块巨大岩石形成的、光秃秃的山顶。汤潮来到游人比较少的山顶的一处边缘的栏杆前站定,栏杆外边,是让人有些发晕的悬崖绝壁。汤潮漫不经心地凭栏远眺,前方崇山峻岭,山重水复,或壮美,或秀丽,处处风光,像一幅无边无尽的天然画卷。而满眼美丽的风景,却依然没给汤潮带来好的心情。他,真的不是来看风景的。人站在栏杆前,任凭山风迎面劲吹,被吹得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吃力地透出忧郁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望向远方,心里却还是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真的已经站在了莲花山的山顶,甚至不太明白自己今天是怎样来到这儿的。
就在莲花山景区的牌坊式的大门外不远的地方,曾经有一座医院,是在建国初期,由苏联援建的。医院规模不算很大,却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新中国的一处很重要的结核病防治的基地。结核病,在我国古代称为痨病,其病菌有很强的传染性,仅次于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对人体危害较大,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和骨骼,但主要是侵犯肺部。肺部感染的结核病称之为肺结核,占结核病患的80%以上。肺结核可以造成患者很严重的肺部损伤,使患部丧失呼吸功能。可以形成空洞,引起大咯血,引发结核性胸膜炎,造成自发性气胸。肺结核可通过呼吸传染,很长时期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重疾病,曾经是人们束手无策“十痨九死”的白色瘟疫,早些年间几乎是无药可医。很多旧时小说里有不少描述这种当时视为绝症病的情节,像《红楼梦》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鲁迅的小说《药》里的华小栓、《茶花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而且鲁迅本人也是病逝于肺结核。病逝于肺结核的还有民国才女萧红、建国初期的林徽因……共和国成立之时,虽然已经有抗生素之中的链霉素可以进行比较有效治疗,肺结核病仍然为各大城市致死的病患之首,是影响最广泛的重要的传染病,结核病的防治成了新中国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汤潮是在□□刚刚结束之后不久,出生在这家医院的。医院是没有对外的妇产科的,汤潮之所以在这里出生,是因为汤潮的父母就在这个医院里工作。汤潮的父母是新中国建国之后最初培养出来的几届正规医科大学毕业生。还是实习医生时,经过在北京的短期专门培训,就被抽调到这家组建不太久的医院。
汤潮出生时,父母已到了而立之年了,这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晚的。原因是汤潮的母亲因为当时医院的防护条件有限,在工作中又比较忘我,而原发性肺结核传染性是很强的,作为医生的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大咯血。在医院里的治疗虽然非常及时,一年多的时间就痊愈了。但结核病对汤潮母亲的身体造成的损伤还是非常大的,并形成了一叶的肺不张。治愈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赶上困难时期,吃饱饭都困难,营养根本就顾不上,身体恢复得始终不是很好,一直比较虚弱。而且在那种条件下的工作中,要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脓胸做引流、结核性脑膜炎等做腰椎穿刺和自发性气胸做插管等等,都需要经常接触X光射线,有时还要长时间接触,防护方式又不像现在医院这样严格,也造成了汤潮的母亲的白血球长期偏低。
人有时候很怪,总有些做的事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年,不是没机会,而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回来的,汤潮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在一大早和自己的中学同学贾连富争吵之后,在心情十分烦闷的情况下,竟独自一人驱车70多公里,下意识地来到这在记忆中早已模糊的儿时家园,来到这自己生命起始的地方。冥冥之中,是什么把自己引到这儿的?自己又是要来这里寻找什么呢?寻根吗?